2025年7月14日至19日,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智研永川·法暖阡陌”中华文化传承团一行9人,赴重庆市永川区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智研永川·法暖阡陌——永川文化调研与安全普法实践”为主题,通过“非遗传承+生态调研+法治宣传”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深入挖掘永川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匠心传承:油纸伞下觅非遗之美
7月15日,团队走进松溉古镇,开启非遗文化探寻之旅。在古朴的油纸伞制作工坊里,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这项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传统技艺。
成员体验油纸伞制作
在非遗传承人罗师傅口中得知,一把精美的油纸伞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这项技艺已被永川区列入非遗名录。为扩大宣传效果,团队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册,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采访非遗传承人罗钞先生
绿水青山:茶竹共生话生态
7月16日,团队深入茶山竹海景区开展生态文化调研。这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茶竹共生”的独特生态景观闻名,曾是张艺谋电影《十面埋伏》的取景地。
团队走访了当地茶企,实地了解茶产业发展现状和生态保护情况。永川正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深入调研,团队完成了茶山竹海生态文化资源价值评估,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为永川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发展建议。
参观制茶工厂 向车间师傅了解制作流程
舌尖传承:品味百年酿造工艺
7月17日,团队来到永川豆豉和皮蛋制作工坊,探寻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奥秘。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拥有300多年历史,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体验了从选豆、蒸煮到发酵、晾晒的完整工艺流程。团队通过拍摄制作过程、采访传承人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素材,制作成短视频在各大平台发布,让“永川味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了解皮蛋”送花“来源
体验皮蛋制作
法暖民心:普法宣传进社区
7月18日,团队在永川区玉清社区开展了”青年行:反霸凌普法活动“。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反霸凌小课堂,采用寓教于乐方式,在与小朋友们玩游戏过程中融入普法主题,让小朋友在不知不觉间学习基础法律知识。
在云谷社区开展“法护家园:新时代社区普法活动”。结合《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团队成员向社区居民宣讲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团队精心编制了图文并茂的普法手册,发放给社区居民200余份。在与居民的深入交流中,团队了解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并给予了解答和建议。此次普法活动覆盖几乎全年龄段人群,切实做到为大家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
为社区中老年群体开展国家安全讲座
在社区分发普法宣传册
青春绽放: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经过5天的深入实践,团队收获颇丰。据统计,团队完成了《永川区文化调研报告》,拍摄制作了系列宣传视频,并创设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账号,各平台累计阅读量超过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永川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实地体验非遗制作、深入生态调研、开展普法宣传,青年学子们在基层一线增长了才干、磨练了意志。 7月19日上午,团队圆满完成实践任务返程。
“智研永川·法暖阡陌”不只是简单响亮的口号,更是西政学生投身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生动实践。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他们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本次三下乡活动获得永川当地融媒体报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心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