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薪火寻亲志愿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现实的关怀,赴枣庄多地开展代际传承视角下烈士寻亲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影响研究。本次调研活动,该团队先后走访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滕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及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试图探寻跨越数十载的红色记忆如何在当代社会被接续传递的传承路径。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历史的震撼与无名者的呼唤
调研首站,团队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墙壁上密集的弹孔、展厅内冰冷的武器,无声地再现了那场血与火交织的战役的惨烈与悲壮。“无数将士为国捐躯,其中许多人连姓名都未曾留下,”讲解员同志在为该团队介绍大战基本情况时说到,“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烈士寻亲不仅是一种告慰,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是对历史负责的庄严使命。”在这里,历史的宏大量与个体的命运交织,奠定了调研活动沉郁而迫切的基调。
▲图为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留存的《新蜀报》对台儿庄大战的报道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英雄传奇的底色与群众力量的根基
在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调研团队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英雄气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旋律仿佛在耳畔回响。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讲解员动情地说:“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他们的精神根基深深扎在群众之中。”这种浓厚的群众基础,正是当下烈士寻亲志愿者行动能够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获得深厚支持的历史渊源与精神谱系。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为他们做点什么”成为了许多人自发的情感驱动。
▲图为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保留的珍贵战争影像
滕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意识的唤醒与传承使命的启迪
在滕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现代化的展陈手段系统梳理了枣庄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和国防教育知识。这里不仅是历史的回眸,更是面向未来的启迪。调研团队认识到,烈士寻亲工作本身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它让抽象的国家概念和国防意识,具体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和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这种沉浸式、情感化的教育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志愿者行动的代际传承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
▲图为调研团队在滕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现实的操作与志愿的暖流
调研的最后一站,团队走进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信息核对、DNA技术比对、跨区域协调等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这是一项需要极致耐心、严谨态度和巨大付出的工作,"他坦言,"而社会志愿者,特别是年轻大学生的加入,带来了新的视角、新的技术(如新媒体传播、信息筛查)和无穷的热情,成为了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暖心力量。"政府的牵头与志愿者的奉献,在此形成了有效的合力。
▲图为调研团队在滕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通过对四个单位的深度调研,薪火寻亲志愿队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历史震撼——情感共鸣——现实行动——代际传承"的完整链条。他们看到,烈士寻亲行动已从一项单纯的善举,升华为连接历史与现在、英雄与大众、政府与社会的深层社会活动。年轻一代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通过技术的赋能、情感的投入,主动成为红色基因的解码者、传承者和践行者。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接力,在枣庄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正汇聚起强大的精神暖流,让忠魂归根,让精神永续,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温度和价值取向。
撰稿:李昕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昕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