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兴国新貌,感悟时代伟力——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数字财贸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20 22: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婧 杨丽华 余晗恩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七月的兴国,红土情深,绿意盎然。赣鄱红韵薪火团的成员们踏上这片充满革命记忆的土地,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在红色沃土上书写多元实践篇章。

赣鄱红韵传薪火 青春聚力兴国情

调研组首先走进兴国革命纪念馆,在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实物中追寻苏区精神密码,聆听老党员讲述“模范兴国”的峥嵘岁月,将红色故事整理成鲜活案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田间地头间,队员们与村干部深入交流,记录特色产业发展经验,为乡村振兴规划收集一手资料。

外,团队还开展“推普进乡村”活动,通过趣味课堂提升学生们的普通话应用能力;针对夏季安全隐患,在河道旁设立警示牌,向留守儿童普及防溺水知识,用实际行动筑牢安全防线。青春力量与红土情怀交融,赣鄱红韵正在兴国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访基层服务阵地 探兴国民生温度

赣鄱红韵薪火团成员们走进兴国县,聚焦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走访当地就业之家、人社服务窗口与中国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探寻民生服务的鲜活实践。

在就业之家,队员们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技能培训课程设置等情况,记录下“一对一就业指导”“直播带岗”等创新举措如何为群众搭建就业桥梁。人社服务窗口前,队员们观察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让办事流程更高效,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的场景,展现出政务服务的暖心底色。

中国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里,队员们看到快递收发、社保代缴、水电费缴纳等服务“一站式”办结,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此次走访让团队深刻感受到,从就业帮扶到便民服务,一个个基层阵地正以务实举措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让民生温度直抵人心。

菜园里的小康答卷 泥土中的幸福印记

赣鄱红韵薪火团走进兴国县,在本地成员家中的菜园里挥汗劳作,于瓜果藤蔓间触摸脱贫攻坚与小康社会的生动注脚。

午后的菜园里,队员们跟着老乡学习摘辣椒、浇蔬菜、翻土垄。指尖沾染的泥土里,藏着乡村巨变的密码:曾经贫瘠的坡地,如今被规划成整齐的菜畦,滴灌设备节省了人力;新品种蔬菜通过电商外销,让“菜园子”变成“钱袋子”。老乡笑着说:“以前愁温饱,现在菜够吃还能卖,政策帮我们修了路、通了网,日子比蜜甜。”

汗水浸湿衣衫时,队员们望见不远处错落的新民居、硬化的村道、健身广场上嬉戏的孩子,这些实景勾勒出小康生活的轮廓。菜园里的劳作让大家懂得,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老乡增收的账本、便利的生活、舒展的笑容,是泥土里长出来的幸福与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