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流深 ——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青年大学生调研京津冀水污染治理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0 22: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人民治水,百年功绩”,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自1952年由毛泽东主席提出构想到如今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人,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主力水源。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的中线工程,正滋养着我国的“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地区。相应的战略性项目南水北调污染防治项目则从战略层、流域层和区域层三个层面解决污染防治问题,其二期治污工程主要聚焦河北和天津等地。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城市工作的七个方面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净”水流深实践团跟随总书记的指示,于2025年7月至8月分别前往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邯郸市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实践调研,近距离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京津冀地区水质量监测工作,深度关注居民关于用水安全及京津冀水污染协同治理问题。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面对面访谈、参观学习与问卷发放等形式,从城市居民用水质量,水污染治理的智能化监测和最新技术以及城市自来水发展历史三部分着手,展开对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邯郸市三地的调查。

(图实践团合影)

(一)调研访谈北京众合智能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净”水流深实践团于2025年7月14日早上搭乘地铁前往位于昌平区科技园区的北京众合智能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众合公司)。该公司属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合科技)的子公司,承担力合科技位于华北地区的主要业务。

(图深度调研力合科技)

在商务助理吴琼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直观了解到力合科技的发展的历程,总览了力合科技自1997年创立始终领跑全国水质监测工程的辉煌历程。吴琼老师也为成员们介绍了力合科技主要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系统集成与检测信息化平台,我们也重点了解了力合科技的智慧水务(供水、给排水)在厂网河与供水方面的应用案例,同时也观摩了力合科技在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全国领先的成功展示。

(图与吴琼老师进行访谈)

之后,市场经理樊雪茹老师系统解答了我们对南水北调工程背景下京津冀水质检测的问题。我们的访谈主要围绕水环境-饮用水源地预警、数智治水与社会关注三个方面展开。力合科技目前参与南水北调水质检测站的建设与运行,包括其沿线的预警预报工作。其中成功案例的陶岔水站的升级工作也由众合公司中标进行,作为全国检测指标最全的水站,从先前的101项指标升级至197项的自动检测,成为国际检测指标最多的水站。

(图与樊雪茹老师进行访谈)

据介绍,京津冀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受水水质常年可稳定在三类(按地表水水质)以上,完全可达到饮用水级别。该工程优先保证北京用水,逐步辐射津、冀地区,对北京水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居民可通过购买快速检测盒或净水器进行自行居家检测,但大面积水污染情况仍需要上报当地环保局进行集中检测。

(图调研内容大纲)

我们又分别跟随实验室负责人杨陈于老师和技术经理靳世杰老师的步伐,参观了位于众合公司的检测流水线与位于温榆河的保密水站。检测流水线主要负责检测人工采集后的集中水样,根据水样来源地与需求确定检测指标数量;水站则是实时检测,依据数智治水系统时刻对水质主要指标如总磷总氮、溶氧量等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和可视化展示。

(图跟随杨陈于老师和靳世杰老师进行参观)

(二)参观学习北京市自来水博物馆

“净”水流深实践团于7月30日前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参观学习京城第一座水厂历经岁月始终守护人民的历程。

(图参观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一层科普馆里,实践团了解了自来水如何从江河湖泊到自来水厂再到千家万户的水龙头的奥秘。入口处的旋转地球呈现全球水情,实践团观看了以水的视角讲述自来水“一生”的短片。模拟水厂调度、节水知识竞答等等诸多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让实践团在这片在声光电的辅助下的“水世界”中对北京水资源状况、工艺迭代、检测前沿一目了然。

(图参观科普馆)

二层通史馆中,泛黄奏折与老股票静默铺陈,东直门水厂模型亭台管道皆备,实践团仿佛置身初创年代,触到先辈为“放心水”奔走的灼热呼吸。从历史走向未来,实践团在参观中了解到百余年来北京市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北京市自来水业为首都城市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步入新时代,看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实践团也深知民生大计绝非空喊口号,而是一代代人用创新与坚守写就的长卷。

(图参观通史馆)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的供水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在京津冀协同治理下,过往水污染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居民满意度逐步攀升。当前我国京津冀地区水污染治理工作已达到全球领先,监测指标数量位居第一,其仍需要加大科研力量投入与提升居民爱水护水意识。实践团提出以下建议:

坚持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治水"新引擎。推广力合科技的数智治水系统,实现“天-地-空”一体化监测防治系统。京津冀三地可以在永定河、白洋淀等大型流域建设水站,全套部署该设施,实现及时预警。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输送,从过往要求环境、水利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扩大至人工智能领域,共同打造科技赋能的治水平台。

深化协同治理,形成"全民治水"新态势。京津冀地区可继续优化“河长制”,实施京津冀生态补偿金制度,促进居民自发参与治水工作,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协作模式。同时可建设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发展新生代力量,鼓励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投身实践,参与护河巡河工作,激发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次实践的调研和访谈,团队进一步了解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京津冀地区水污染协同治理的现状。正如习总书记所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饮用水越安全,老百姓的健康越有保障。爱水护水不是高高挂起的公务,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深切关注、付出行动的民生大事。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深入藏在京津冀地区的山川河流,守护京畿福地每一条奔涌跳动的脉络,让“净”水流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