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筋“搓”出大产业|范村深度走访纪实(上)
摘要:2025年7月26日至29日,小皮筋产业先锋队来到河南省沁阳市范村,探访范村以小皮筋为支点,从家庭小作坊到规模化产业集群的蜕变之路,解析其背后的发展密码与乡村振兴实践。
Day1 会议室访谈
(深入访谈负责人,探讨公司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当前困境与核心优势。)
7月26日,团队成员抵达范村党员群众中心,与村负责人李红波展开了深入交流,由此揭开了范村皮筋产业发展的神秘面纱。
李主任一句“你们怎么知道我们皮筋的”开启了洽谈。团队告知源于抖音“皮筋村光头村长”视频,被吸引而来。
交流中,团队了解到村支书(张书记)是电商转型的关键推手。李主任感慨:“张书记真把电商带动起来了。”
自2020年,村里抖音直播实行三班倒(每班8小时),张书记坚持每天亲自直播一班,下播后还组织复盘优化,带动年轻人纷纷从义乌回乡创业。一位村民过年尝试直播,意外带火“电话圈”皮筋,收入可观,成为电商成果缩影。
范村皮筋产业的兴旺,既靠村委支持,也靠村民实干。李主任介绍,70年代村民就骑自行车、背包去义乌闯市场,以优质产品打开销路。如今产业壮大,外贸订单不断。村里还聘请老师教授直播技巧,培训教室座无虚席。
团队发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做皮筋。李主任解释,这是“连带作用”:一家做强带动亲戚加入,互相学习扶持。为保障安全,2020年村里统一修建产业园区,集中生产,消除了家庭作坊的安全隐患,方便管理。产业园二期正在修建,将扩产增效。
展望未来,李主任希望扩大电商规模,发展物流,整合快递资源吸引更多人回乡,助力家乡经济。
Day2 皮筋村历史和皮筋体验区
(展示皮筋历史图文故事、传统制作工具及各类成品,提供沉浸式体验。)
7月27日,范村负责人李红波带领团队参观了村史馆,生动展现了皮筋产业从“小作坊”到“大产业”的蜕变。上世纪70年代末,村民自主学习制作皮筋;80年代,“背包客”外出推销,销量巨大。顺应时代发展,产业初具规模。
本世纪初,商户转战义乌,开启集约销售新模式。2019年,范村借扶贫契机,投资建设皮筋头饰产业园,带动群众致富。
负责人特别介绍了带头人张天良。他以饱满热情和务实作风投入工作,推动党建、扶贫、环保等全面进步,带领范村从“贫困村”蜕变为省级“五星”支部“明星村”。
如今,紫陵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皮筋头饰加工基地:200余专业户、3000余从业人员,辐射周边,产品涵盖7大类、600多种、4000多款式,占据全国80%市场,并出口中亚、南美等地。负责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接着,团队参观了制作皮筋的多样原材料,景象令人惊叹。不同的原材料经过筛选、分拣后,将被送往不同的生产线,为后续制作出多样化的皮筋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负责人还带领团队成员切身体验搓皮筋,一步步细致演示,让团队成员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了这门手艺的基本技法。
展区货架上,产品琳琅满目,按用途精细分类,色彩从基础到潮流一应俱全,款式极其丰富。
从一根皮筋的“小生意”,到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范村的故事足以证明:只要找准方向、久久为功,乡村的每一份努力,都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小皮筋产业先锋队:程雨涵 付淑 拜晗 顾芯萌 张芳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芳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