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千年瑶寨,对话瑶族文明——青年学子深度体验瑶乡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08-20 2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乐儿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日光穿云,洒向逶迤山径,掠过层峦叠嶂的群峰,轻抚层层叠叠的梯田。门匾上“千年瑶寨”四个大字在光影间流转,静默的牛头图腾诉说着瑶族千年迁徙与坚守的岁月。2025年7月25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乡韵连瑶”实践队师生一行踏入连南千年瑶寨,在青石板与木楼交织的时光里,开启一场与瑶族文明的深度对话。

瑶歌瑶舞绘风情,互动体验文化韵

千年瑶寨坐落于粤北连南三排镇的崇山峻岭间,又称南岗瑶寨。其始建于隋唐时期,至今已逾一千四百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具特色的瑶寨。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不仅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发源地,更坐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最美古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殊荣,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千年瑶寨入口

步入千年瑶寨,现代商铺与古朴木楼相映生辉,瑶族民歌与银饰的清脆声响交织成独特韵律。主干道的两侧,商铺、摊位、民宿错落分布,提供餐饮、住宿、服饰租赁等多元商业服务。千年瑶寨门票含日场瑶族演艺(免费固定表演),得知9:00时段的表演即将开启,实践队师生即刻前往表演场地——瑶族舞曲广场。主持人热情开场后,精彩节目轮番呈现,而瑶族歌舞作为核心环节最受瞩目。传统木制搭建的舞台上,头裹红巾、斜插鸡羽的阿贵哥们首先挥舞双刀登场,铿锵的鼓点中刀光剑影,举手投足间尽显飒爽英姿。双刀舞罢,身着五彩刺绣盛装、头插红花白羽的莎腰妹们在轻曼舒缓的音乐中撑着油纸伞翩然而至,舞步轻盈如云端飞燕,腰间银饰随节奏叮咚作响。场景切换,在《瑶族舞曲》的旋律中手持歌乐棠(纸花风车)的莎腰妹们轻盈登场,舞姿柔美灵动;随后阿贵哥们挥动长鼓加入,其刚劲姿态与莎腰妹的温婉舞步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刚柔并济的动人画卷。“幺妹等你一千年,阿贵等你一万年。等你的初衷不会变,但愿心与你相连”,欢快的歌声里,蕴藏着瑶族对爱情与传统的永恒守望。最后是阿贵哥与莎腰妹共登舞台,一起跳起豪放粗犷的瑶族长鼓舞,每次挥鼓、踏足都满含瑶族儿女的热情与力量。瑶族长鼓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连南瑶族在重要节庆时的传统舞蹈。台下游客沉浸其中,深切感受瑶族舞蹈的独特魅力。此外,莎腰妹独唱的《如愿》如清泉流淌,杂技演员的惊险动作同样扣人心弦。众多节目中,瑶族婚俗展演形式别具一格。瑶族婚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情景展示+主持解说”的方式,重现以歌传情、以歌定情、接亲、拜堂、喝交杯酒等从相识到成婚的完整流程。展演前,主持人现场邀请台下女游客扮演新娘,实践队一名女生有幸参与。展演最后环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源远流长”敬酒礼开启。瑶族敬酒礼种类繁多,其中以“源远流长”最为隆重、规格最高——敬酒时,酒从多节竹筒自上而下层层倾注,最终汇入酒碗。伴着主持人亲切悠扬的祝酒歌,实践队另外四名队员陆续登台,以新娘“娘家人”的身份沉浸式体验了这一特色环节。“这种互动式表演能更好地传播瑶族文化,参与者和旁观者都能直观感受婚俗细节,还增添了趣味性。”敬酒礼结束后,包括扮演新娘在内的五位队员在台下难掩兴奋地交流分享道。

▲图为精彩的瑶族歌舞

▲图为瑶族婚俗展演现场,队员化身“盛装新娘”

▲图为其中三位队员体验“源远流长”敬酒礼的场景

歌舞表演结束后,实践队现场采访了一位莎腰妹舞蹈演员。她透露,舞蹈均为团队编创,且会持续创新。大家还在后台向一位阿贵哥舞蹈演员学习长鼓舞的鼓具穿戴与动作要领,其中“竹片击鼓需以指尖发力”的技巧让队员一时难以掌握,但演员鼓励道“慢慢来”,坦言自己也是练习了五年左右才熟能生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当地年轻演员们的努力付出,才成就了场场精彩的演出。

▲图为莎腰妹舞蹈演员接受采访

▲图为队员向阿贵哥舞蹈演员学习长鼓舞击鼓动作要领

离开广场的外围小路旁的摊位上,银手镯、发簪、耳环、包包、伞、木偶等瑶族元素商品琳琅满目,摊主多是中老年妇女。大家纷纷选购心仪物件,以实际行动支持瑶寨商业发展。

▲图为瑶族舞曲广场外围小路旁的摊位

古寨秘境藏文脉,昼览夜叙话传承

静心游览这座千年瑶寨,依山而建的格局尽收眼底,青砖灰瓦的房屋层叠,错落有致。山间溪水潺潺而下,流过纵横交错的石板道,连接起家家户户,也串联起时光记忆。每一块青砖、每一道飞檐都透着古朴韵味,更镌刻着文化印记。

▲图为千年瑶寨的部分风景掠影

千年瑶寨文化底蕴深厚,古寨门、瑶王屋、不老泉、得金石、盘古王庙、瑶老议事厅、竹笕供水古设施、耍歌堂古道、古石棺遗址等遗存,无不诉说着历史沧桑与文化传承。位于古寨“龙头”位置的盘古王庙,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庙内供奉盘古王与盘古王婆——盘古王手托月亮象征“开天”,盘古王婆手捧碗象征“辟地”,契合了瑶经中“盘古王开天辟地、造人造地造五谷”的传说。瑶族民众视二者为普度众生、泽惠世人的“天神”,旺盛香火中,满是瑶寨百姓祈求祖先护佑全寨瑶民平安、丁财兴旺的美好心愿。竹笕供水系统则是瑶寨先民的智慧结晶。因瑶寨地处高山,全寨饮用水需从后山更高处的山泉引入,瑶家先民便以水槽或毛竹衔接,搭建起长达数里的引水工程将山泉引至山寨,再通过竹笕接入各家各户。纵横交错、凌空悬挂的竹水笕,堪称中国最早的自来水系统,尽显先民利用自然重力供水的巧妙构思。漫步瑶寨,两侧曾为瑶民居所的瓦屋如今已改造为融入现代元素的商铺,尽显古今交融的和谐。

▲图为古寨门与盘古王庙

▲图为瑶民瓦屋改造后的商铺

游览结束后,实践队针对游客开展问卷调查与随机采访。尽管天气酷热,仍有不少游客驻足配合。调研结果显示,游客普遍喜爱瑶寨的山水风光与特色文化,但也有部分游客担忧便利的商业气息可能会冲淡村寨的传统古韵。另有少数游客也为瑶寨的管理服务提出了宝贵建议。

▲图为队员协助游客填写问卷

▲图为队员与游客(左)开展访谈交流的场景

问卷与采访结束后,已是过午,实践队前往一家饭店休整用餐。店内菜品以接地气的家常菜为主,味道可口,价格公道,并无景区常见的“溢价”现象。下午,在热情的饭店老板推荐下,大家前往一家民族服装体验馆,开启服饰拍照打卡之旅。店内苗族、侗族、瑶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多民族传统服饰风格各异,队员们挑选心仪服饰,在老板的搭配下化身少数民族少女,尽显民族韵味。

暮色四合,瑶族火把巡游拉开序幕。熊熊火把从主寨门蜿蜒而下,举着火把的瑶族民众与参与游客排成长龙,跳跃的火光映红了每张脸庞。队伍行至主干道短暂停留,瑶族歌舞随即欢跳起来。歌舞结束后,队伍又以长龙队形继续巡游,队伍前方专人扛着彩色龙头、敲着铜锣引路,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引得沿途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这场火把巡游不仅生动弘扬了瑶族传统民俗文化,更深度提升了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令人不虚此行。可惜因行程节奏所限,火把巡游结束后同样精彩的篝火晚会实践队未能参与,这份未赴的“篝火之约”虽成小憾,却也让大家对瑶族夜文化的热情与向往更添几分——不知这份期待,能否在日后化作再访瑶乡、续写文化对话的契机。

▲图为瑶族火把巡游场景

夜寨星灯映千年 青年笃行护文明

夜幕笼罩下的瑶寨,木楼间的灯笼温柔点亮夜色。这座承载千年岁月的古寨,始终以文化薪火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文为温度,在守护与发展间探寻最佳路径。瑶寨的故事未完待续,它向每一位到访者证明: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文明在时代浪潮中永葆生机。而这场暑期社会实践、这场青春踏寻之旅,正是青年学子以热忱拥抱文明多样、以行动守护文化根脉的深情作答。

撰文︱宁洁儿 陈佳慧

图片︱宁洁儿 陈佳慧 刁柳梅

图片 | 谢乐儿 钟雯婷 陈晓丹

审核︱霍进凤(指导老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乐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