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师范大学莲韵兴农调研团队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覃塘莲藕” 为核心,深入龙凤村、荷美覃塘景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团队聚焦莲藕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在走访观察中挖掘农旅联动的潜在价值,梳理当前面临的现实瓶颈,以青年实践之力为当地乡村振兴探寻可行路径。
探访龙凤村:景村联动的机遇与瓶颈
团队首站走进龙凤村,这个紧依荷美覃塘景区的村落,早已形成 “景区带村” 的发展雏形。夏日的荷塘边,团队成员跟着龙凤村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穿行,只见连片荷叶间缀着粉色荷花,不少游客被这番景致吸引,举着手机拍照留念。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多数游客仅在景区外围停留片刻便转身离开,鲜有深入村落或参与消费的身影。
“景区的基础设施还没跟上,没什么能长期留住人的消费项目。” 村委负责人的话,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景村联动的痛点。在村落的莲藕种植区,团队又发现另一处现状:这里主要种植观赏莲子,与普通莲藕留存部分作为种子不同,这些观赏莲子的品种全靠从外部引进。“本地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想维持景观的新颖性,只能依赖外面的高产品种。” 负责人的解释,让队员们意识到品种自主化对产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图为团队与龙凤村村民委员会负责人交流。韦水连 供图
走进荷美覃塘:文化与体验的融合缺口
离开龙凤村,团队来到荷美覃塘景区核心区域,目光首先聚焦在景区新地标 “醉莲阁”。这座矗立在莲心桥南侧的建筑,不仅名字有深意 —— 既含 “陶醉于碧莲映日美景” 的意境,又谐音 “最廉” 传递廉洁文化,还被游客亲切称为 “莲藕楼”。登上阁楼远眺,整个景区的荷塘风貌尽收眼底,但团队成员很快发现,景区的文化内涵虽有亮点,却没能与游客体验深度结合。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荷美覃塘景区醉莲阁,了解其文化内涵。韦水连 供图
“要是能让游客亲手采一次莲,或者体验做荷花茶,是不是就能留得更久?” 团队成员一边观察游客动线,一边交流想法。随后,团队与龙凤村村委围绕景区发展展开座谈,大家结合调研中的发现提出建议:可以在景区增设莲藕主题体验区,把醉莲阁的廉洁文化与莲藕 “出淤泥而不染” 的特质结合,开发些小文创;再在景区周边设个特色农产品售卖点,让游客看完荷花还能带走莲藕相关产品。
青年行动:新媒体助力农旅破局
“我们不光想记录调研,更想帮景区和村落‘打广告’。” 团队成员介绍,后续还计划开展直播活动,镜头会从荷塘美景延伸到莲藕产品,让网友既能欣赏覃塘的自然风光,又能了解当地的特色产品。“要是能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知道荷美覃塘,说不定会有更多游客愿意来,也能帮农户多卖些莲藕。” 这种 “美景 + 产品” 的推广思路,成为团队助力农旅融合的重要尝试。
图为团队成员与龙凤村相关工作人员合影。韦水连 供图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农旅融合不是简单的 “有景 + 有村”,更需要 “体验 + 文化 + 产业” 的协同发力。“覃塘莲藕有地理标志这个‘金字招牌’,荷美覃塘有好看的风景,只要把这些资源串起来,肯定能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好抓手。” 团队成员表示,后续会把调研中的思考整理成具体方案,持续助力荷美覃塘景区提质升级,让农旅融合真正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 “新路子”。(通讯员 罗美婷 韦水连 凌圣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凌圣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