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石力派”实践团走访工坊探寻漓江石画

发布时间:2025-08-20 13: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庄馨琳 陈佳欣 黄俪媛 吴凯儒 王雨露 黄秋域 廖家瑜 戚雨欣 王祎诺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廖家瑜 )2025年7月13日,广西师范大学“石力派”非遗青年实践团来到桂林的广西三有工美非遗工坊,与工坊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以深入了解漓江石画这一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探寻其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工坊里,弥漫着江水浸润过的石头特有的清冽气息。实践团成员围站在工作台旁,看着工坊师傅指尖捻起细沙勾勒山形轮廓,又以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拼贴出江面波纹。师傅边展示制作石画的过程,边介绍石画的材料来源:“咱们这石画,原料全取自漓江边”,师傅指着工坊墙角堆叠的石料说,“你看这青灰色的石片像不像象鼻山的轮廓?那米白色的细沙,正是江边最常见的石英砂”。

图为:漓江石画《桂林山水图》

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工坊展架上既有标价上万元的精品摆件,也有几十元的冰箱贴、书签等文创产品。“贵的是大师傅纯手工创作的大幅作品,便宜的文创走量,能让更多人把‘漓江山水’带回家”,师傅解释道,如今当地已有二十多户人家靠制作石画增收,去年仅线上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

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漓江石画于2022年入选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桂林市的一张靓丽非遗产业名片。漓江石画的技艺、表现形式与内容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以来,既根植于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又体现出其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漓江石画,是最早起源于漆器的螺钿技艺——桂林石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以当地的地域文化,如民间传说、标志景点等为创作基础,充分利用漓江的天然沙、石,以沙石的原生态形式进行创作,使画作充满创造性的自然趣味。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创新性地借助秀美山水等新旧桂林地域文化景观内容入画,师傅们借助山水写实或写意形式构图,呈现出一幅幅既兼具时代色彩又富含中华传统审美意蕴的“立体山水画卷”。

实践团成员仔细记录着石画的制作工序和传承故事,计划将收集到的素材整理成图文手册,助力漓江石画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团队表示,后续将结合专业所长,为石画文创设计提供思路,让这一非遗项目焕发更多活力。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石力派”非遗青年实践团调研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廖家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