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护苗,晒脱皮的脖颈是田野课堂的勋章;清淤攻坚,百余斤垃圾清出生态新答卷。”流火铄金的暑期,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践队以“青年-乡村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依托铸魂育人、振兴赋能“两翼齐飞”,以红色基因、泥土智慧、代际传承“三点支撑”筑牢实践根基,在万安县开展多维实践,让青春力量在乡土深处扎根生辉。
青春须深扎热土
厚植生态根基。针对夏日水体污染问题,队员们头顶烈日,细致清理村中心池塘漂浮物及池底沉积垃圾。同时,分组深入主干道、广场、房前屋后及沟渠,清除积存垃圾与卫生死角,面对沟渠废弃物,不惧脏累俯身作业。此外,队员们精心制作宣传材料,围绕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主题,进行现场讲解与入户宣传,同步推行“农药瓶换洗衣粉”行动,回收废弃物80余件,助力乡村环境焕新。
赓续孝善薪火。实践队员以双向奔赴的温情点亮银发时光。实践站内,队员们主动与老人围坐攀谈,从农事聊到变迁,用纸牌游戏拉近距离,专注的眼神与阵阵笑声驱散了暑热。入户小队叩响独居老人的家门。一句“张奶奶,我们来看看您”,伴着牛奶水果,开启了温暖的陪伴。队员们自然坐下闲聊,倾听老人的故事与心声,老人的话语和紧握的手,传递着深切的感激。告别时“下次还来”的叮嘱与塞入手中的零食,让队员动容:“看到他们因陪伴而开心,心里酸酸的也暖暖的。他们需要的或许就是一份惦记。”“那句‘屋子都亮堂了’,让我真切理解了‘被需要’和尊老敬老的深意。”青春的温度,在双向奔赴的关怀中,点亮了乡村的夏日。
知行翼共振翔云
田垄宣讲兴农。实践队员躬身田间,直面杂草与幼苗争肥的挑战。镰刀锄头齐上阵,分工协作,由生疏渐娴熟。烈日炙烤,汗水浸衣,数小时奋战终令田垄焕然一新,柚苗瓜苗重沐阳光。汗水让队员们深悟“粒粒皆辛苦”,更知粮食安全系于精耕细作。劳作间隙,田埂绿荫下就地开讲。队员钟雨轩手持宣传册,紧扣农民关切,系统解读国家最新惠农政策。结合当地特色与眼前套种试验田的实效,用通俗语言和身边案例,将“大道理”化为“实招数”。农民们聚精会神,对补贴、培训等细节兴趣浓厚,提问踊跃。耐心解答确保政策精准传递。宣讲获赞“实在”、“解渴”,提振了乡亲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信心,凝聚起振兴合力。
科普振翼童心。实践队在童心港湾为留守儿童撑起安全与梦想的双重保护伞。队员们化身“安全卫士”,深入浅出讲解交通规则,强化文明出行意识;通过生动视频与模拟演练,传授溺水危害识别与自救技能,筑牢生命防线。同时,精心设计科技活动点燃好奇心:孩子们亲手操作维C水作画遇碘伏瞬间“显形”,惊叹化学奥秘;简易针筒驱动木制机械臂,直观感受气压力量;3D打印现场制作分发小物件,触摸前沿科技;户外“水火箭”腾空而起,在实践操作与欢声笑语中播撒科学探索的种子。
薪火脉长燃初心
红源溯基因·赤诚淬信仰。实践队以红色足迹丈量信仰之路。队员们漫步长征文化长廊,感悟厚重历史;在康克清故居,聆听她投身革命、奋斗妇女解放事业的巾帼故事;于八十农民上井冈展馆及康克清朱德纪念馆,体悟革命年代的壮阔历程与相濡以沫的坚贞爱情。徒步追寻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曾天宇故居及牺牲旧址的印记,烈士的生平与壮烈牺牲深深震撼心灵。在曾天宇故居,曾天宇烈士孙子、老党员曾云生用朴实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有关曾天宇烈士的故事,阐述了他的革命精神。他勉励队员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发奋学习,艰苦奋斗,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治理论智策·薪火传新章。实践队深入万安县符竹村与罗塘村,架设校地智慧共振的桥梁。在符竹村,村支部副书记郭忠文倾囊相授治理真经:以科学规划筑宜居环境,靠特色农业与旅游激活经济,凭文化活动和“三早”调解机制培育文明乡风。队员们沉浸参与村务,零距离感知基层治理脉搏。转赴罗塘村,驻村书记余亮良深情回望十年驻村路,分享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并作为学长耐心解答队员们在乡村工作、职业规划上的困惑,殷切寄语践行“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校训。这场扎根泥土的对话,深化了青年对乡村发展的认知,更指明了将青春融入乡土的航向。
汗水浸润的田垄,镌刻着躬耕的印记;老人舒展的笑颜,映照着陪伴的暖意;孩童闪亮的眼眸,点燃了探索的火种;红色足迹的回响,淬炼着信仰的纯度;乡野智慧的碰撞,明晰了前行的航向。这段扎根乡土的生动实践,不仅是一份用青春书写的“田野答卷”,更是一场关于责任、奉献与成长的深刻洗礼。(图、文/李玉丹、付于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