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AI智能发展,推动中国基层医疗的AI普惠化,7月10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北京郊区定向)专业的标贝智医先锋队前往顺义城区预防保健中心,联系社区人员进行实践合作。在顺义城区预防保健中心的支持下,团队成员先后前往顺义区龙府社区卫生服务站,仓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社区医院,将标贝科技有限公司的AI医疗设备投入临床实践。在杨传松老师的带领下、临床实习医院以及社区医生和老师的配合中,团队16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将AI智能医疗应用于社区,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带去便利。
活动初期,由辅导员杨传松老师带队, 团队来到标贝科技有限公司了解AI智能医疗产品。会议室内,企业负责人穆向禹博士介绍了公司智能产品,同大家讨论AI医疗设备的应用前景。
语音识别模型能帮助门诊医师更好理解病人想表达的意思,减少方言及口齿不清等问题对问诊的影响,减少误诊情况的出现;而数据采集标注服务则能够在检验科、影像科的检验结果中发挥更大作用。随后,同学们将语音识别产品带入社区进行应用。
活动中,团队分为22年级组和23年级组。首先在顺义妇儿医院参加义诊活动的22年级组成员发现,常见病中支气管肺炎、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占比最高,其次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都需要基层医院的日常管理,而其中大部分患者是老人和小孩,可能存在表述不当、表述不清的情况。这时候语音转写系统就能发挥作用。
在顺义区龙府、仓上以及建南社区卫生服务站,队员熟悉语音转写功能的使用方式,与临床医师积极沟通,协助语音转写系统与社区医院病历书写系统有机结合。
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效果评估方案、整合每次实验结果,团队在社区实际问诊中共采集302组原始数据,问诊平均用时247秒;在应用语音识别模型后,304名患者问诊平均用时为151秒,问诊及病历书写效率提升60%;社区医生在整理患者病历及健康档案时,同样可以使用语音识别模型,平均用时160秒。
从一个想法到一份成功,这支年轻的团队将“我所学”转化为“我所用”,用扎实的实践轨迹,勾画出AI医疗技术落地的新路途。这一次实践活动,团队能够转化活动成果为“多模态标注+语音转写”创新创业项目;这一次实践活动,不仅为智能医疗协同优化打下基础、筑牢基层防治网络,更是为AI综合医疗服务开创新赛道,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模型。
在团队的努力下,AI医疗技术在基层问诊中,为患者和医生带来了便利,促进医患间有效沟通。在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潜能,让更多AI医疗设施入驻基层,普惠千万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