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医学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医者使命,8月2日,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寻访探忆,星火红医”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成功开展了一场融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实地走访、专题研讨、现场调研等形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职业认同感。
在东固会师主题雕塑区,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王前坤的讲解中,系统回顾了1929年红四军与江西红二、四团会师的光辉历程,深刻领会其对中国革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队员们结合医学专业视角,重点关注会师后红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战地医疗保障的智慧,为理解当代应急医学和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历史参照。
革命先驱展区内,队员们通过文献研读和实物观摩,深入了解了曾延生、罗石冰等早期共产党人领导农民运动的英勇事迹。在专题研讨中,团队聚焦“群众路线对现代医患关系的启示”,展开跨时代对话。队员李璟怡谈到:“革命前辈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刻启示我们医学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走近患者、倾听患者、服务患者。”
图为实践团观察吉安地区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两名革命者。万雨欣供图
红军医院旧址的参观将实践活动推向高潮。通过实地察看历史场景复原和药材器械陈列,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年代医疗卫生工作的艰难与创新。在带队教师指导下,团队专题研讨了“东固药材部”就地取材、服务军民的有效模式,并就其对当前基层医疗资源整合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旧址前,队员们列队整齐,举起右拳,庄严重温医学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消除人类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这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旧址上空回荡,既是对革命时期红医精神的致敬,也坚定了队员们以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信念。
在革命文物展区,团队以沉浸式学习方式梳理历史文物与文献,系统还原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东固地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在“五女跳崖”事迹展前,队员们从医学角度特别关注战时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并就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展开热烈讨论。活动尾声,全体队员们庄严肃立,老师带领队员们向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三鞠躬,并垂首默哀三分钟,以最诚挚的敬意表达对他们的深切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五女跳崖雕塑。万雨欣供图
为提升实践实效、服务社会传播,团队还组织实施了“东固革命历史认知度”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回收有效样本92份。调研发现,超过80%受访者对东固革命历史有基本了解,但对其中医疗卫生工作的认知较为薄弱。基于这一结果,团队现场开展红色医疗史专题宣讲,发放自制宣传手册200余份,有效推动了红色卫生历史的公众传播。
总结会上,团队成员结合实践感悟,提出“红色医疗史融入课程思政”“革命旧址建设医学人文教育基地”等多项教育建议。指导教师王前坤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学习,更是一堂深刻的专业思政课。希望同学们弘扬‘红医精神’,把实践收获转化为服务健康中国的实际行动。”
据悉,该活动是井冈山大学“红色铸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团队将系统整理实践材料,形成调研报告与“红色医疗故事”微视频,持续扩大红色医学教育影响力。此次活动有效强化了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职业使命感,为其成长为新时代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奠定了坚实根基。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东固会师雕塑前的合照。万雨欣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文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