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映边疆色: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石榴籽——阿勒泰行”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9 21: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刘丝亓 薛砚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生动讲好新时代团结进步和卫国戍边的青春故事,2025年8月13日至8月15日,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石榴籽——阿勒泰行”团队赴阿勒泰地区红墩镇、阿勒泰市及吉木乃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走进户儿家大院:触摸民族团结的温暖印记

实践首日,“石榴籽-阿勒泰行”的队员们满怀热忱,带着精心准备的志愿服装、活动横幅,还有小组自行购买的矿泉水、甜瓜等实践物资,奔赴阿勒泰市红墩镇“户儿家”大院。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户儿家”大院进行三下乡活动)

上午十一时,在“户儿家”大院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大院的一角很快支起了民族团结的科普展板,背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旗帜迎风飘扬。团队成员在户儿家大院的创始人兼讲解员李红秀老人的带领下参观户儿家大院。据悉,“户儿家”始于1861年,当时40多户汉族农民从甘陕晋迁至当地,被哈萨克族牧民称为“户儿家”(又称“老四十户”)。160余年来,这些家庭相互扶持、繁衍生息,已发展为3000多人的村落,孕育的独特“户儿家”文化,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见证。

(图为“户儿家”文化大院陈展)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对“户儿家”大院的创始人兼讲解员李红秀老人进行专访。老人的故事令人动容:从青海来到红墩镇,与哈萨克族、蒙古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作,收养孤儿,传承家风,用一生诠释民族团结真谛。家中陈列的诸多老物件,见证着“户儿家”从艰苦岁月中走来的历程。2012年,她与邻居共同创办“户儿家”民俗陈列馆,义务讲解10年,只为让更多人知晓民族团结的故事。

(图为李女士为团队成员讲解“户儿家”文化)

受“户儿家”民俗陈列馆的启发,团队成员围坐一起,就“新媒体视域下如何扩大民族团结文化影响力”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强、受众广泛,是传播民族团结精神的理想载体。为此,他们构思了多种创新传播方式:制作生动短视频,展现“户儿家”大院历史、李红秀老人事迹及各民族深厚情谊;运用直播技术,邀请观众实时参与陈列馆讲解,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开设线上互动话题,鼓励网友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与感悟,增强参与感。团队坚信,这些举措能让更多人了解“户儿家”背后的民族团结精神,吸引更多人投身民族团结事业。

随后,团队成员在李红秀老人带领下,来到陈列馆后院。大家围坐聆听老人介绍陈列馆历年发展成就,这些成果凝聚着大量心血,话语中饱含对民族团结的深情与执着。期间,团队成员详细了解当地政府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的系列创新举措。据悉,教育基地通过打造特色展览等,生动展现“户儿家”精神的内涵与传承。其中,以“户儿家”发展历程为蓝本的舞台剧,凭借精彩表演和动人音乐,将各民族互助互爱、共同奋斗的故事呈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共鸣。同时,政府定期组织社区活动,邀请各族居民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增进民族团结意识。

团队成员表示,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户儿家”精神代代相传,更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此次参观让他们坚定了将“户儿家”精神融入后续宣传活动的决心,为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贡献力量。

二.走访当地农户:体验农耕生活的质朴与坚守

晨曦初露,团队成员踏入当地农户菜园,开启调研采访之旅。这片坚守传统耕种方式的土地,浸润着农户的辛勤与质朴。成员们怀敬畏之心,主动协助采摘豆角、灌溉作物。

豆角架下,翠绿藤蔓缠绕木架,饱满豆荚垂挂其间。成员们初时动作生涩,或被藤蔓牵绊,或不慎折损豆茎,在农户指导下渐谙技巧,采摘虽缓慢,但随着收获渐丰,更能够切身感受农耕的辛劳。灌溉环节同样考验重重,成员们反复调试水管,最终掌握控水要领,看到清泉润田,成就感油然而生。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农户采摘豆角)

日暮时分,劳作收工。成员们衣衫尽湿,眼中却闪耀着坚定与满足。此次劳作让他们深刻体悟农民生活的不易与坚守,也更懂得珍惜粮食。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农户进行田间劳作)

此外,团队采访了农户宋老先生。他分享了对当下生活的态度,言语间满是对平凡日子的满足与珍视。宋老先生坦言,生活虽有起伏,却让人学会在忙碌中寻宁静、于挑战中觅机遇。谈及现代农业,他目光灼灼,认为这是发展大势,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让农民生活更体面。

此次“石榴籽——阿勒泰行”暑期实践活动,通过走进“户儿家”大院触摸民族团结根脉,深入田间地头体悟农耕坚守,不仅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更以青春视角记录下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未来,团队将持续以新媒体为桥,让“户儿家”精神等民族团结故事跨越山海、广为传扬,为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