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一马当先”红色宣讲队返乡播撒“两弹一星”精神星火

发布时间:2025-08-19 21: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婷   阅读 1.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暑期,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马当先”红色宣讲队的青年学子们带着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与崇敬之情回到各自家乡,在四川、河北、云南等多地,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群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

大学课堂:专业使命的深度唤醒

7月9日,宣讲队成员刘星雨、张芮菁、周南君以“听‘两弹一星’故事,做时代追光者”为主题在西南科技大学东1202教室面向信息对抗专业学生展开宣讲。当宣讲人描绘前辈们在戈壁深处用算盘挑战海量数据、在简陋帐篷中坚守科研一线的图景时,无声的震撼在课堂弥漫。这场宣讲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专业使命的深度叩问:科技报国的精神密码,已悄然融入新一代信息对抗人才的血脉,成为守护国家安全无形疆域的深沉力量。

▲图为宣讲活动结束后的合影

社区科普:童心中点燃科学火种

7月26日,宣讲队员王希在成都青羊区贝森路社区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名为“‘两弹一星’精神与生活中的核辐射科普”的奇妙之旅。“原子弹!”“人造卫星!”孩子们踊跃的回答点燃了现场。当王希讲述到王淦昌先生化名“王京”、隐姓埋名十七载的往事时,喧嚣的童声瞬间化为肃穆的寂静。“什么是‘以身许国’?王爷爷用一生给了我们答案!”王希的话语,配合着那些无声诉说着奉献的老照片,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种子,深深播撒进孩子们纯净的心田。

▲图为宣讲队成员王希在贝森路社区宣讲瞬间

中学讲台:历史与未来的贯通桥梁

8月6日,宣讲队成员廖金花前往秦皇岛市抚宁第二中学,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五十五周年为引,带领高中生们穿越历史烟云,剖析“两弹一星”工程的宏大背景与不朽价值。她从国家视野聚焦绵阳这座“两弹一星”功勋之城的前世今生自然延伸至西南科技大学这座科技城中的知识殿堂,为高考学子勾勒出未来发展的清晰图景。最后,她从最新政策中提炼出科技措施类答题 “万金油”,并将其系统整合为高中政治答题小礼包,为同学们的政治高考答题锦上添花,将精神传承巧妙融入现实关切。

▲图为宣讲队成员廖金花在抚宁第二中学宣讲瞬间

苍洱书院:无声手语传递精神丰碑

8月10日,宣讲队员董莹化身“苍山小向导”与“洱海小科学家”,在云南大理乾二书院以“掌间承星火稚语系苍洱”为主题,带来了一堂手语思政课——《每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小兔子也有大大的梦想吗?”趣味提问瞬间拉近了距离。董莹等人设计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手语动作,如“我爱中国”、“科学家”、“加油”以及象征苍山洱海的“山高水长”等词汇。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元勋传奇,通过直观的视觉符号与亲切的儿童化叙事,无声地注入孩子们的心灵。

▲图为宣讲队成员董莹带领小朋友们学习手语瞬间

本次系列宣讲活动,将“两弹一星”的故事和精神带到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群面前。宣讲队成员们通过针对性的内容和形式向大学生传递使命,为孩童播撒梦想,助高中生连接未来。未来,宣讲队希望继续深入更多群体,讲述好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两弹一星”精神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奋斗力量,能够被更多人了解、铭记和传承。

撰文 | 朱婷

图片 | 刘星雨、王希、廖金花、董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