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杨曦)随着广东省委部署的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深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佛山祖庙塔坡社区以银龄群体需求为核心,探索“非遗传承+银龄服务+校社协同”的创新路径。近日,广东东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塔坡银龄焕彩计划”实践团16名师生,在社区居委会与非遗传承单位支持下,开展“百千万工程”活动,通过资源挖掘、技能转化、服务落地,为银龄经济注入新活力,让非遗传承在养老场景中焕发商业与文化双重价值。
▲图为广东东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 “塔坡银龄焕彩计划” 实践团合影
银龄经济的激活,始于对需求的精准把控。2025 年 5 月 19 日,实践团指导老师贺纯纯、隆鑫与队长杨曦,在祖庙塔坡社区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访老年活动广场、服务中心等地方,通过观察老人日常活动、面对面交流发现:社区老人不仅有基础照料需求,更渴望健康管理、文化参与等品质化服务,且部分老人具备一定消费意愿 —— 这为银龄经济的 “供给侧改革” 提供了关键依据。实践团与祖庙塔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翠婵、社区工作人员高结颜等座谈,聚焦 “老年健康服务如何变现”“文化活动如何形成可持续模式” 等问题,明确实践方向;同步对接佛山市有为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罗恒文,双方围绕 “服务银龄 + 学生实践 + 资源变现” 目标达成共识,形成 “需求调研 — 资源匹配 — 商业路径设计” 的闭环对接机制,为银龄经济探索筑牢前期基础。
▲图为双方深入探讨项目方向会议现场
为激活银龄经济,实践团走访鸿胜馆、粤剧博物馆、剪纸工作室等文化地标,探寻非遗与银龄经济的融合点:蔡李佛拳功夫推拿技艺可转化为适老健康服务,粤剧能打造老年精神文化活动品牌,剪纸创作体验可丰富银龄文化消费业态。此次探访明确:深挖在地非遗资源,可为银龄经济开辟多元路径。无论健康服务还是文化消费,非遗都是重要支点,为构建 “非遗 + 银龄服务 + 文旅消费” 模式,既能让老人获得有文化温度的服务,又能通过消费激活本地经济,实现 “文化传承” 与 “经济增收” 的双向赋能。
▲图为实践队深入调研现场,通过实地走访与细节记录夯实调研根基
银龄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的可复制、可推广。聚焦亚健康老人的养生需求,实践团联合塔坡社区与鸿胜馆,将蔡李佛拳 “功夫推拿” 作为首个落地项目,验证 “非遗 + 银龄服务” 的商业潜力。非遗传承人李泳冬针对老人肩颈、腰腿问题,融合鸿胜药油与推拿技法教学:讲解穴位、药油知识及禁忌,演示按、揉、推等手法,明确剂量、力度与穴位配合要点。实践成员两两实操,在其指导下熟练掌握适老推拿技能,为服务老人筑牢基础。这种 “学生学技能 — 社区供场地 — 非遗出技术 — 老人享服务并消费” 的链条,不仅让银龄经济从 “概念” 走向 “实践”,更让非遗传承在满足老人需求中找到新的生存土壤。
▲图为蔡李佛拳功夫推拿学习现场
本次实践中,“塔坡银龄焕彩计划” 实践团以校社精准对接为起点,以在地非遗资源挖掘为纽带,以适老技艺学习为支撑,成功构建起 “校社协同 — 资源挖掘 — 服务落地” 的闭环模式。这一模式既让蔡李佛拳 “功夫推拿” 等非遗技艺转化为银龄群体的实在福祉,也为非遗传承开辟了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新路径。未来,实践团将系统梳理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与塔坡社区、蔡李佛拳功夫推拿馆等单位的联动机制。一方面,持续探索 “非遗 + 银龄服务” 的拓展方向,将更多项目融入银龄生活场景,丰富服务内涵;另一方面,以青春力量激活 “非遗 + 银龄经济” 的潜力,让银龄群体在享受高品质服务的同时,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让非遗在服务社区、惠及民生中焕发更持久的光彩,真正实现 “银龄添活力、非遗绽新颜” 的美好愿景。(通讯员:杨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