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李雨桐)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和“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奏响青春强音。7月10日至11日,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寻迹汀州生态路,共绘青春绿画卷”社会实践队以“行走的生态思政课”为题,聚焦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深入长汀县开展生态调研实践活动,在实地探访中厚植生态情怀,在实践历练中强化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队合影
青春寻迹南坑村,探寻生态致富路
7月10日,实践队抵达“全国文明村”策武镇南坑村。在村史馆,队员们通过图文资料和实物展示,深入了解南坑村从“山光人穷”到“绿富美”的蜕变历程。随后,与村党支部书记袁健杰座谈交流,学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会上还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为校地合作搭建新平台。
图为实践队与村党支部书记袁健杰进行座谈
图为化材院向南坑村授牌
随后,队员们走进南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区,并参与葡萄采摘农事体验。一串串饱满的葡萄不仅是生态治理的“甜蜜果实”,更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南坑村用实干书写的振兴答卷,新时代青年也将以所学融入田间地头,以青春守护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与生态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队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区
图为实践队体验葡萄采摘活动
拾取六月回信光,心怀绿意续新篇
7月11日,队员们漫步在木质栈道上,看绿水碧波荡漾,听水鸟浅唱低吟,欣赏国家长汀汀江湿地公园“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花香袭人”的生态画卷。深学“六月回信精神”,队员们深刻领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远意义,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队员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纷纷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合影
而这份对生态保护的思考,在午后的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之行中得到了更具象的延伸。这里是一堂生动的“治土课”:讲解员带领大家看梯田叠翠、植被固土,揭秘长汀如何用70年时间攻克“火焰山”治理难题。在“荒山披绿铸丰碑,初心如磐践使命”主题微党课上,“长汀经验”的解码,让队员们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课后,大家拿起修枝剪参与树木养护,用指尖触碰生态守护的日常,懂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深意。这场“知行合一”的实践体验,既让青春理想与生态使命在交融中愈发紧密,更让一片片新绿在这份联结里焕发出蓬勃生机。
图为实践队参观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
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授课
青春执笔诊水质,深研细验绿意长
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使用便携式水质测量仪,在南坑村开展水质检测行动。经现场检测,河流内水体清澈,无异味、无漂浮物,说明当地河流水质质量良好。为深度评估南坑村水质质量,队员们采集不同区域水样,计划带回实验室运用滴定管、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专业设备做深度检测。从现场速测到实验室系统分析,队员们以化学专业知识为汀州水质精准“把脉”,让青春智慧真正化作守护碧水的实践力量。
图为实践队现场检测水质
这场实践终有落幕,但生态保护的接力永不停歇。新时代的青年,既是生态文明的见证者,更应成为绿色未来的书写者——以专业为笔,以实干为墨,让“长汀经验”在更多土地生根,让“两山”理念在青春实践中绽放,用一代代人的接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