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音策马贯草海,仁心施药暖边关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马背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23: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曹跃炫 王婧如 李通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曹跃炫、王婧如)7月11日至21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马背宣讲团”的师生们,沿着草原往前,一直走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科蒙乡奇仁托海村。开展了“红音策马贯草海,仁心施药暖边关”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踏遍崎岖山路,叩响牧民毡房的门扉,将医药健康服务的暖流与助学政策宣讲的春风,稳稳送到了祖国边疆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实践成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合照

“马背药箱”入毡房,健康守护无间距

考虑到牧区交通不畅、信息滞后、医疗资源短缺的状况,实践团精心筹备了“简易爱心药箱”,里面装着常用非处方药和外伤处理物品。队员们努力克服语言难题,在村干部与当地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挨户走访牧民家。在暖意融融的毡房里,队员们耐心地给牧民讲解药箱中每种药品的名字、适用病症、正确用法和剂量,着重强调用药禁忌与保存方法,确保牧民能看懂、会使用、妥善存放。“以前头疼脑热去乡里买药路太远,现在家里有了这个小药箱,还有大学生教怎么用,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哈萨克族老阿妈拉着队员的手,感激地说道。这小小的药箱,承载着学子们的仁心,成了守护牧民家庭健康的“及时雨”。

图为“马背宣讲团”成员在牧民家中讲解药箱药品使用方法

政策宣讲暖学子,“声”抵边关切期盼

实践团的目光不仅停留在牧民的身体健康上,更牵挂着牧区下一代的成长路。走访家里有在读学生的牧民家庭时,队员们变身“政策宣传员”,以拉家常的方式,把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教育帮扶政策细细拆解——从申请条件到办理流程,从优惠细则到补助标准,都将逐一说明、讲清讲透。他们还结合真实案例,为牧民家长解开孩子升学、学费负担的心头结,勉励牧区学子握紧求学的信念,让知识成为改写命运的钥匙。在阿依努尔家,当志愿者告知她的女儿可申请大学学费减免时,这位哈萨克族母亲紧紧攥着政策手册,眼眶微红:“原来娃们读书的路,国家早就给铺得平平整整了!”这场政策宣讲,恰似一束光,点亮了牧区学子求知向学的希望之途。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牧民家庭宣传国家助学政策

基地共建筑枢纽,校地情深书锦篇

为让服务边疆的举措长效化,推动社会实践常态开展,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奇仁托海村村委会隆重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暨挂牌仪式。仪式上,学院向村委会赠送了一份特殊礼物——由师生运用专业知识配制的中药足浴包。实践团成员现场介绍,足浴包包含艾叶、红花、当归等成分,能温经通络、祛寒除湿、舒筋活络,还讲解了科学足浴的好处和方法,将中医药文化的健康理念与温暖关怀送到奇仁托海村。“这份礼物很特别,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和大学生们的用心!”一位村干部代表欣喜地说。基地的建立与这份蕴含中医药智慧的礼物,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为今后持续输送药学专业人才服务边疆、开展健康科普、进行医药调研等搭建了坚实平台,也让传统医药文化在边疆牧区扎根生长。

图为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奇仁托海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现场

“马背宣讲团”的足迹印满奇仁托海村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深浅,以学识筑牢健康防线,以声线传递政策温度。在服务边疆、奉献社会的鲜活实践里,药学院学子既淬炼了筋骨意志,精进了专业服务本领,更真切触摸到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守护民康”的责任分量。他们立誓将以“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通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