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感悟生态民情,近日,河南某高校“源润九州”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来到平顶山南水北调管理处,旨在深入了解这一宏伟工程的运作与管理,亲身体验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感受其建设的智慧和对沿线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源润九州”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南水北调工程,了解了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运行机制与技术创新,增强对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认知,同时,感受工程的战略意义与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观南水北调工程,感生态民生交融。
“源润九州”实践团第一站来到郏县南水北调管理处,跟随工作人员的步伐进入这个对成员们来说充满好奇的地方,当实践团成员踏入南水北调北汝河倒虹吸工程现场,“中国南水北调,北汝河倒虹吸”的醒目标识映入眼帘。这座默默伫立的水利设施,如一条‘地下长龙’,让南水跨越河道障碍持续北流,其背后凝聚的智慧与汗水,正是南水北调工程守护生态、润泽民生的生动缩影。紧接着,负责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细致讲解了现场安全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别看眼前的水面清澈见底,实际水深足有七米,而且底部水流速度达到每秒一米。”一番话让在场队员们心头一震,原本以为平静无波的水面,竟隐藏着如此不易察觉的危险。大家纷纷感慨,这看似温顺的渠水之下,暗藏着与视觉感受截然不同的力量,也更深刻体会到工程安全管理的严谨与必要。
图为郏县南水北调管理处工作人员为“源润九州”实践团成员讲解安全知识。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崔坤 摄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登上北汝河倒虹吸设施,听其进一步详解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全长1432公里,2024年总调水量高达80多亿立方米,由于今年天气较干旱,预计调水量为70多亿立方米。”工作人员介绍道。这组数据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这条横跨千里的“输水动脉”正以磅礴之力滋养北方大地,不仅有效缓解了沿线地区的饮水难题,更成为保障民生、润泽生态的坚实支撑。实践团的成员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南水北调工程是靠着发电装置推动水向北走的吗”一位实践团成员问到,工作人员解释说“南水北调的水纯靠着水位差流动的,没有依靠任何装置,靠着精准的水位差一步步将水运向北方沿线城市”,实践团另一位成员问到“那平时是怎么维修闸门等设施的”,工作人员解答说“一般我们会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查与养护检修,并且我们的设施都是采用先进技术和餐材料,同时我们也有实时监测与监控保证能及时发现设施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应急处理与协同机制来应对突发问题”
图为郏县南水北调管理处工作人员为“源润九州”实践团成员解答疑问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李德章 摄。
工作人员细心的为“源润九州”实践团成员们一一解答疑问,通过工作人员的解答,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凝聚着建设时的超凡智慧,更彰显着运行中的严谨匠心。从“无动力自流”的精妙设计,到“全周期管护”的科学体系,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对“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坚守。大家愈发明白,这泓跨越千里的碧水背后,是无数建设者与守护者用技术、责任与担当编织的保障网,也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刻内涵,在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
观南水北调工程,感国家科技之伟力。
“源润九州”实践团第二站来到鲁山南水北调管理处,在这里,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该段南水北调的控制中心,并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了相关知识,其中谈到南水北调工程设有总调中心,位于北京,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度。总调中心会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整体运行情况制定调度指令,然后下达到各个地方的管理部门和站点进行具体执行,实现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当听到“一千四百多千米的输水线路全靠这种‘中央统筹+地方落地’的模式精准调控”时,实践团成员们不禁发出惊叹,从北京总调中心的全局决策,到各个管理处的即时响应,再到沿线每座闸站的毫米级操作,环环相扣间,让一渠清水既能按需求滋养城市,又能依规律守护生态。
图为鲁山管理处工作人员为“源润九州”成员们讲解各个设备。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儒贤 摄。
思源南水北调,感悟生态民情。
这场社会实践,恰是对“思源南水北调,感悟生态民情”主题的生动诠释。“思源”,不仅是追溯一渠清水的源头,更是读懂那“无动力自流”背后的智慧;而定期管护、科技护航的坚守,则是对“清水永续”的承诺,让沿线生态因这泓活水焕发生机。“感悟生态民情”,在工作人员的讲述中愈发清晰:水位差里藏着平衡生态与输水的考量,闸门维护中透着守护民生用水的责任。这渠水,既滋养了北方干裂的土地,更流进了寻常百姓家,解了饮水之困、润了生活之甜。
图为“源润九州”实践团在北汝河倒虹吸前合影。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卫宇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稚洁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