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日讯(通讯员 熊宇涵、杨锦、梁鸿欣)2025年7月1日,江西农业大学“育见未来”研究生实践团专程前往革命老区弋阳县漆工镇,开展“红色寻根”主题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踏访方志敏等革命先烈战斗过的热土,以脚步丈量历史,叩问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血色黎明:纪念馆里的时空碰撞
在肃穆的漆工镇暴动纪念馆,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了土地革命时期赣东北的风雷激荡。1926年冬夜的历史画卷在展陈中铺开:方志敏创办的“旭光义务小学”播撒革命火种,《寸铁》旬刊化作思想利刃。特别是复原的“两条半枪”模型以及农会判决书、清算账簿等珍贵文物,让青年学子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斗争精神和“泥腿子掌印把子”的历史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参观“两条半枪”展台
清贫丰碑:故居中的灵魂洗礼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方志敏故居。门框上镌刻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清晰展现了方志敏的志趣与品格。门旁的石柱上,记录着方志敏在艰难环境中创建红色政权的无畏气魄。这些历史痕迹,连同故居内简朴的陈设,生动诠释了方志敏所秉持的“清贫”精神核心——“矜持不苟,舍己为公”。队员们在此驻足,了解故居曾遭敌人十七次焚毁又重建的历史,深刻感悟到:方志敏以三十六载短暂生命树立的精神丰碑,其“清贫”绝非物质匮乏,而是超越物质、甘于奉献的崇高信仰境界。这座精神丰碑,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坐标——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更需坚守精神高地,将个人发展融入家国担当。
▲图为实践团参观方志敏故居内堂 庄严肃穆的方志敏烈士纪念碑前,活动迎来高潮。结合在纪念馆所学的方志敏“舍弃一切”的铮铮誓言,实践团成员围绕“新时代青年应‘舍弃’什么、担当什么”展开热烈讨论。“舍弃‘躺平’心态,扛起乡村振兴的重担!”“舍弃精致利己,把论文写进田间地头!”青年们的回答掷地有声。全体党员在领誓人带领下,面向纪念碑,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在党的生日里,于烈士长眠之地激荡回响,信仰与责任在此刻从未如此具象而深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方志敏故居合影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的时代转化
这个特殊的“七一”,漆工镇成为青年学子涤荡灵魂的精神坐标。方志敏在狱中描绘的“可爱中国”愿景,跨越时空,点燃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激情。离馆前,队员们郑重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两条半枪’的精神火炬,照亮吾辈前行路。”带着从红土地汲取的信仰力量,青年学子们踏上归程,心中播下的种子,将在新时代的奋斗史诗中破土生长,续写华章。(撰稿:熊宇涵 杨锦 梁鸿欣 图片:刘卓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