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景德镇学院“瓷韵新声”宣讲团:声入瓷乡户,语助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7-19 13: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凯强   阅读 8.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江霞琴 张凯强)为破解乡村语言沟通壁垒,让国家通用语言成为他们融入现代生活、链接外部世界的“通行证”,7月11日,景德镇学院“瓷韵新声”宣讲团走进浮梁县王港乡坑口村,紧扣乡村不同群体需求,开展定制化语言推广活动。通过系列服务,不仅帮助村民掌握基本交流技能,更让他们在参与陶瓷文化传播、乡村治理中增强获得感,真正实现 “语言赋能”。

宣讲团合影留念

精准调研摸底,架起瓷乡沟通桥梁

宣讲团以精准化调研为切入点,发放涵盖语言使用习惯的调查问卷,内容既包括日常使用的语言类型、在购物、就医等场景的语言选择、普通话掌握程度等基础问题,也创新增设“对陶瓷文化了解程度”“对陶瓷申遗的看法”“是否愿意用普通话传播家乡瓷文化”等特色议题。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团队进一步摸清不同群体在语言交流中的难点与实际需求,并同步发放图文并茂的推普宣传手册,让“学普通话”的理念更易被接受,为后续活动的精准开展筑牢基础。

宣讲团成员进行访谈

宣讲团成员讲解手册

开设生活课堂,融入瓷乡烟火气

针对村民的日常交流需求,宣讲团量身打造生活普通话学习课堂,围绕日常问候、购物交流、就医咨询等高频场景设计课程内容。课堂采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大家在模拟场景中自然习得普通话:在“陶瓷市场购物”情景里,成员们化身摊主与顾客,用“这个青花瓷碗多少钱”“能帮忙包装一下吗”等实用表达开展演练,既传授了普通话技能,又串联起本地陶瓷市集的生活记忆;在“就医咨询”场景中,通过“最近膝盖疼”“需要挂哪个科室”等对话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就医必备用语。这种“生活场景 + 瓷乡元素”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过程满溢亲切感。

宣讲团成员教学普通话

宣讲团成员角色扮演

组织文娱活动,唱响瓷语新风尚

为让普通话学习更添乐趣,宣讲团精心策划系列文化娱乐活动。普通话歌唱比赛中,村民们唱起歌曲,用略带乡音却饱含深情的普通话,唱出对家乡的热爱;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趣味活动里,老人们用方言讲述“瓷窑传说”,再由宣讲团成员翻译成普通话,一来一往间,既展现了语言差异的趣味,又加深了对普通话的理解,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成最生动的教学场景。

宣讲团成员与老人们互动

电商助农开新局,普语瓷艺促增收

在坑口村的果园里,宣讲团搭起简易直播间,用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向网友介绍“皮薄汁甜的本地橘子”“脆嫩多汁的水蜜桃”,助力农产品销售。同时,团队为村民开展陶瓷电商基础技能与普通话应用培训,内容涵盖淘宝、抖音等主流平台操作,从商品上架到直播流程手把手教学。宣讲团成员培训全程用普通话授课,重点指导村民用标准语撰写陶瓷产品文案,如“这款青花釉里红瓷瓶,承载千年非遗技艺,助力景德镇陶瓷申遗,让世界看见中国瓷都魅力!”既规范了语言表达,又让瓷文化借由文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宣讲团成员助力销售农产品

宣讲团成员合影留念

从村民的生活日常到乡村产业的发展新格局,景德镇学院“瓷韵新声”宣讲团以“推普”为抓手,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陶瓷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让语言不仅成为沟通的工具,更成为激活基层活力、凝聚文化自信的“金钥匙”,在瓷乡大地上奏响“语通百业兴”的动人乐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凯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