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上镌刻的诗词,凝聚着一群文化守护者的十年坚守,也筑起了一座抵御时间侵蚀的“诗国长城”。全长2.92公里的常德诗墙如一条文化巨龙卧于沅水北岸,六大篇章依次展开:《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
三绝诗书画,一墙天地人
诗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当代诗、书、画界誉它为“三绝诗书画”、“亘古展开的艺术长卷”、“明邦首创”、“中华一绝”;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
▲图为常德诗墙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看后称赞常德诗墙不仅是常德的一大景观,更是常德一绝。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它“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这座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选刻着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明诗1267首,配以43幅中外石壁画,成为防洪工程与文化传承完美融合的典范。
青年学子与文化传承的对话
武陵之人,席丰履厚,有自来矣。来抚是邦者又皆戮力建设:一桥飞架,四轨并驱;千艘横系,百舸争流。沉沉一线,铁龙载石长之方物;渺渺九重,银翼挟京广之云烟。华厦摩天,霓灯碍月,市列珠玑,人乐丰稔,斯诚鼓腹讴歌之盛世也。又思物质建设虽已贻厥孙谋,而精神文明亦应快着祖鞭,否则武陵之积厚流光,非后人所得而宝也。乃谘诸耆宿,共倡嘉猷,佥主以防洪五里之大堤,建垂教千秋之诗墙,与民同游观之乐,为市树文化之基。(选自常德诗墙序)
▲图为实践团成员游览常德诗墙
实践团成员追寻历史脚步,从抗洪纪念碑起步,沿着蜿蜒诗墙感受千年文脉。“常德诗墙十里长,万首诗词天下扬”——当年伍顺生委员提案中的结束语,如今已成为这座文化地标的生动写照。
当实践团离开时,晚霞为诗墙镀上金色。这座“外抗洪水,内御时光”的文化长城,将继续守护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等待下一批探寻者的到来。
撰文|李亭萱
图片|曾萌
审核|施卓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亭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