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咸阳师范学院秦都书院实践队在古渡遗迹探寻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7-11 00: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林欢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咸阳师范学院秦都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奔赴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参观文物、聆听讲解、场景体验等方式,在古渡历史底蕴中挖掘红色印记,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里悄然传承。

古渡遗址:历史与红色记忆交织

咸阳古渡,作为历史文化地标,承载着丝路商贸的繁华,也留存着红色岁月的痕迹。实践团抵达博物馆,首先被“咸阳古渡”牌坊吸引,古朴建筑诉说着千年过往。步入展厅,从“古渡商贸”展板中,队员们了解到盛唐时这里作为丝路节点的热闹,货物集散、使者往来,见证着开放与交流;“古渡送别”展区里,杜甫《兵车行》相关场景复原,让大家触摸到唐代离别的厚重与历史的深沉。

在博物馆深处,实践团探寻到红色脉络。抗战时期,咸阳古渡成为物资转运重要通道,虽展厅未直接呈现大量红色文物,但从历史逻辑中,队员们意识到:这片承载商贸、文化交流的土地,在民族危亡时,必然化作守护家国的“隐形防线”。博物馆讲解员补充道,当年民众自发协助运输物资,古渡石板路见证过爱国志士的匆匆脚步,这份家国情怀,与丝路传承的开放、担当精神一脉相承,成为特殊的“红色基因”。

青春视角:解码红色基因密码

实践团成员身着“咸阳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红马甲,在展厅内细致观察、交流探讨。面对“丝绸之路·丝绸纹样”展品,队员李同学感慨:“这些精美的丝绸,曾是文化交流使者,也让实践团联想——抗战时,或许有物资经古渡转运,背后是无数人守护家国的决心,这就是红色基因在历史中的延续。”

在多媒体互动区,实践团观看古渡历史演变视频,从先秦到抗战,古渡功能不断变迁,但“担当”“奉献”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队员王同学说:“古渡见证的不仅是商贸、送别,更是中国人在不同时代的责任与坚守,这就是实践团要传承的红色基因。” 实践团还通过采访游客、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进一步梳理古渡红色故事线索,尝试将历史底蕴与红色精神融合解读,让红色基因以更贴近青春的方式呈现。

传承行动: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实践团并非停留于参观,更在思考如何传承。他们结合古渡历史,策划“古渡红色故事”宣讲框架,计划将古渡承载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融入校园红色教育。队员们表示,要把古渡蕴含的红色基因,转化为校园里可讲述、可传播的青春故事。

活动尾声,实践团与博物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续将协助整理古渡红色历史资料,参与博物馆红色文化宣传志愿工作。咸阳师范学院秦都书院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三下乡”,让大家在历史遗迹中读懂红色基因的根源与传承,未来会以青春之力,让古渡红色精神在新时代闪光,真正实现“赓续精神血脉”的实践意义。

历史无声,精神有迹。咸阳师范学院秦都书院实践团在古渡遗址的探索,为红色基因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当千年古渡的历史与红色精神相遇,青春的实践脚步,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持续涌动、熠熠生辉。(通讯员 李林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林欢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