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唤醒红色记忆——计信学院学子复刻新四军纪念林VR馆

发布时间:2025-07-05 16: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政   阅读 6.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史料陈列馆内,布满岁月痕迹的“高粱小米加步枪”正经历特殊重生——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项目e站”实践队通过3D建模,将文物精度误差控制毫米级,让革命文物化作数字永恒。7月4日的项目推进会上,这支青年团队交出了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的阶段性答卷:三大主题展馆全场景建模、数件核心文物模型及VR云端展馆架构同步建成。

技术为笔:在数字空间铭刻历史细节

在建模组工作区,一挺抗战时期机枪的数字模型正在接受校验。技术人员通过高精度建模与人工校准结合,将关键文物复刻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目前已完成数件武器展品的数字化采集,其中包含需精密还原的枪械结构。

图为展馆内步枪还原 王欣怡 供图

“这不是简单的模型复制,”团队负责人刘雪倩指着屏幕中模型,“我们为每道弹痕建立独立坐标,让革命文物在云端延续物理生命。”目前已完成多挺机枪、文物壁画、仿真模型等关键文物数字化。

精神为核:数据流中的红色基因

当英烈墙革命先辈的生平档案嵌入VR系统,技术被赋予更深的使命。每一张泛黄的史料文书在扫描时都渗出历史温度;每一张手绘的数据草图都是数字技术重现历史记忆的见证。

图为建模组成员手绘数据草图 张心如 供图

团队将新四军“铁军精神”凝练为数字叙事——用户通过VR体验与导览关联战场视听,让革命记忆可触可感。

图为网站搭建效果图 盛思甜 供图

青年为桥:永不落幕的思政课堂

日均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在每一件文物得到复刻时获得慰藉。“我们复刻的不只是文物,更是精神坐标,”指导教师指出。这座由青年建造的云端展馆,将实现实景孪生、时空对话、智能追思与红色教育四大模块创新性结合的突破。这是淮南纪念林云端展馆建设中的青年传承答卷。

图为项目成员工作现场 张心如 供图

据悉,该项目将于7月下旬完成并验收,未来将接入安徽省红色教育资源平台,成为革命精神薪火传承的“数字火种”。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以青年力量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守护好革命建设的精神家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政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1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