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主席求学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东山书院

发布时间:2025-06-30 12: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戴张凯 姜圣音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追溯红色血脉,探寻伟人理想。6月27日,湖南湘乡市东山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红色旅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途寻迹·东山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同学们,他们带着探寻伟人求学之路的无限好奇,开启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研学实践之旅,在依山傍水的东山书院中探寻红色理想。

东山书院位于湘乡新城区,南面是绿色的东台山,北边是清澈的涟水河,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实属山水之胜境、风水之宝地。17岁的毛泽东曾在此地求学,东山书院给予了青年毛泽东先进的知识与过人的胆魄,在毛泽东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东山书院在蓝天白云的裙摆下静静矗立着,显得格外美丽,等待着学子们来开启探索之旅。站立在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东山学校”牌匾下,同学们既期待又激动,心中仿佛感受到伟人当年的万丈豪情。

接待同学们的人是湘乡市市委宣传部红培中心主任武文渡,他热情洋溢地向好奇的同学们介绍毛泽东与东山书院的故事。在他的叙述中,同学们眼前浮现出青年毛泽东在东山学院生活的一幕幕场景:毛泽东在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后徒步50多里来到东山书院;毛泽东在寝室跟同学讨论国事、关心时政,确立下“谈读书心得,谈社会问题,谈国家大事”的“三谈原则”;毛泽东在教员的带领下阅读《东山书院记》,其中一句“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让毛泽东心中埋下一颗思想的种子,在未来,“实事求是”发展扩充成共产党的重要思想路线。

说到毛泽东与东山书院,一定绕不开一位老师:当时的堂长(校长)李元甫先生。在李元甫的教育管理下,东山书院“开湖南新学之先河”,成为足以与北京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并肩称雄的湖湘新式学堂先锋。1910年秋,李元甫慧眼识英才,破格录取少年毛泽东为京山高等小学堂学生,1911年力荐毛泽东去湘乡驻省中学学习。李元甫在武昌主持湖南旅鄂中学时期,毛泽东曾偕夫人杨开慧多次探望,共叙师生情谊。1955年,毛泽东同志接见谭世瑛时,深情地对谭世瑛说:"李元甫先生、贺岚纲先生、还有你父亲,都是热心的教育家。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

“这次东山书院之旅让我感触良多,”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三下乡团队成员涂芷悦参观完东山书院后兴奋地说,“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第一师范,我很荣幸地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他鼓励我们当好新时代的大先生。我在参观东山书院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心忧天下的湖湘精神,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次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红途寻迹·东山筑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坚信:红色教育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赋能。本次东山书院研学行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青年成长政策号召,通过文化传播的实践,助力农村文化发展,让一师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以青春力量书写时代答卷,实现个人成长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双向奔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圣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