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文化,点亮时代灯塔--闽卫院“筑梦健康”实践队“薪火”小分队观民间乐舞文化:舞龙灯

发布时间:2025-02-11 14: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赖宇康 谢宇欢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返家乡

2025年2月2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筑梦健康”实践队“薪火”分队在三明建宁县均口镇,围绕“传承经典文化,点亮时代灯塔”的主题,开展本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建宁民间乐舞艺术源远流长,春节至元宵期间,正是民间乐舞艺术大展时。建宁俗语曰:正月闹得红,四季都太平。而闹红正月的民间乐舞艺术形式多样,在过去还有古装戏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郁,为民众喜闻乐见。

传统民间乐舞的艺术内涵。如果从狭义层面理解,来源于民间,存在于百姓之中。是民众喜欢看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可以比较倾向于造型艺术和审美艺术。在广义的传统民间乐舞艺术领域当中,它不仅仅是表现工艺和审美的更上升、更贴近于民间的生活、更代表起源于艺术,同时是更高于艺术更融合文化更属于大众文化的艺术类型。

舞龙灯是建宁地区民间乐舞的传统艺术,更是大众文化的艺术形式的一种类型。舞龙灯的传统民间乐舞艺术的外延是以民间乐舞艺术深远的内涵为基础。他表现在社会、生活、艺术、文化,包含审美、造型、文学、表演、形象等诸多方面。舞龙灯每一年都充满龙的活力,象征着民间老百姓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和盼望。

建宁舞龙灯是以均口镇龙头村、龙下村、龙源村最具特色,又以金龙、黄龙为主,前面铺以花灯(俗称跳花灯),其各村习俗也比较独特和不同。

在均口镇,实践队员有幸观赏了舞龙灯。舞龙灯以龙的活力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众审美情趣、艺术观念价值理念、综合体现了其生活性文艺性思维性和价值性。

接着,实践队员了解到:每个村都成立了龙灯会,由各自村轮流做东,在正月初二、三日就要去各家收集,俗称“写龙灯”。每户至少10元,开灯要选吉日,先要到龙王庙等,舞龙灯一般要玩3~5天,到元宵夜舞灯后还要选吉日送龙归海,要将龙送到河边,将纸花、蜡烛放置河边,让龙其自然飘着,在河岸摆上贡品。一般老人还要祈祷一番。通过观看发现玩龙灯的多数是后生小伙,以戏龙珠、龙头的见功夫。

再观赏过程中,实践队员在村民中闻及到:龙灯来时,东家要在客厅神位放一碗水,以炮竹烟花相迎相送。前面行跳花灯,花灯先行,龙灯跟随,鞭炮喜迎。据了解,鞭炮有时会误伤跳花灯的后生,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少数后生会志愿参加跳花灯。

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困难和挑战促使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每一年的舞龙灯都能顺利的举行下去并且流传至今,这体现了每一代的民间百姓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赖宇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