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数理学院法光艾盾联盟: 踏寻沿河土家聚集地,三下乡活动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4-09-02 21: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雷勋毅   阅读 7.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9月2日讯(通讯员 雷勋毅)“了解毒品和艾滋,为生命保驾护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也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7月14日至18日,安顺学院数理学院法光艾盾联盟志愿队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夹石镇冷后村,开展为期五天的大学生防艾禁毒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与冷后村村民、村支书合影留恋)

走进土家村寨,体会风俗文化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冷后村,土家村寨,位于贵州东北角,铜仁西北部,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铜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30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28%。2017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仍为11.47%,仅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就多达50个。为宣传防艾禁毒的重点地区。由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增添了交通不便的挑战,村民日常生活中对于毒品和艾滋病的了解较少,所以,实践队想通过他们的宣传教育,让大家能好好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并做好防护工作。

实践团队与村委会积极沟通交流活动具体开展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开展趣味课堂、开设小型讲座等方式,为了解、深入、和提高当地村民对禁毒和防艾的了解程度,冷后村驻村村长及村支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肯定,"由于我们村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大家日常生活中对禁毒和防艾的了解甚少,所以,只要宣传内容积极向上,我们很支持各位同学深入我们村开展防艾禁毒活动,进一步使村民们了解到更多知识”,驻村村长说到。

走访深入调查,与村民心连心

实践团队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调查。这种独特而亲切的形式成为了与村民沟通的桥梁,客观性地反映了村民对禁毒和防艾的了解程度。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与成员们敞开心扉,打成一片。团队走访调查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包括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同时与从事不同职业的当地人群展开交谈,包括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老师及妇女等等。深入了解到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了解情况,而年长的村民和年幼的孩童大多都对这些内容了解甚少。

(同当地村民交流调查 )

滋养祖国花朵,绽放美好未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团队充满热情地进入当地小学,为各个年级的同学们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禁毒防艾趣味课堂,通过播放趣味小视频,引导同学们思考并述说其中的意义,同时提出禁毒防艾的重要性,并教他们要如何爱护和保护自己。从讲故事和做小游戏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同学们对禁毒防艾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在学习玩乐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对禁毒防艾的了解程度。

(实践队为当地孩子开展趣味课堂)

(课堂结束后与同学们合影留恋)

温心小讲座,智慧大能量

同时,实践队深入当地村民中开展了一场小型讲座,意在让更多的村民了解和学会更多的知识,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了别人。借助与村民们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加强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和理解。讲座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让村民们更直接地认识并体会毒品的危害。同时讲座还注重把握时机,瞄准当地少数民族刺绣服饰、农作物和特色建筑,以此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地助力当地少数民族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独特魅力,并为当地的文化宣传注入新活力。

(实践队为当地孩子开设防艾禁毒讲座)

(同学们认真听讲学习)

(讲座结束后与村民合影留恋)

连接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实践活动,让当地村民对禁毒和防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识别并准确说出一些毒品的名字,认识到毒品和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的危害性,通过对村民们宣传教育,使得当地村民能够更好地照顾和保护自己,并积极投身于农业开发中,促进本地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讨论当地特色农产品及服饰)

实践见真情,感恩曲唱响心间

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村民与村委会以感谢函致意,实践队深受鼓舞。实践队用行动书写责任,赢得村民赞誉。荣誉加身,更感责任重大。未来,实践队将不忘初心,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明天!

(村委会对实践队发来的感谢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雷勋毅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6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