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猇亭大水缸,共建乡村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08-10 2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董玉银 郭畅   阅读 8.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郭畅)为相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中国大地上各处都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在此背景下,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在区团委同志韩思丹及院分团委书记李妍的精心指导下,于暑期赴宜昌市猇亭区福善场村,围绕“保护猇亭大水缸”为主题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7月17日上午,全体“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的师生在村团委书记周洋的陪同下,对改造治理沿线进行了实地走访。期间,周洋书记详细解读了福善场村的基本情况,包括村委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中的创新做法及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介绍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思路和“贝鱼草”技术工艺的应用情况。通过这次实地调研,师生们深入了解了福善场村发展的初衷与未来肩负的崇高使命。

为确保“猇亭大水缸”之纯净,福善场村全村人民毅然选择守护“绿水青山”,而非追求“金山银山”。该村以一带众的精神,推动农村厕所改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坚决关停并拆除污染主体,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赵家堰等多处堰塘采用了“贝鱼草”生态净化技术,通过投放贝类、鱼类,并结合草类,构建了一个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立体全生态净化系统,将昔日的脏池塘转变为了洁净的用水地。途经赵家堰时,志愿者们看到数位正在洗衣的妇女热情地与她们打招呼。关于房屋的新面貌,村民们共同参与讨论,致力于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各项活动让他们切身加入决议,以激发群众全过程参与的积极性。

在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后,各位志愿者就调研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周书记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自2019年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乡村建设的成果显著,山清水秀。对此,周书记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沟通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子女外出打工,如何与空巢老人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成为了一项长期且需多方努力的任务。他强调,通过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环保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进而对家庭成员产生积极影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志愿者问及周书记长期坚守环境发展工作的动力所在,周书记坦诚地表示,是源于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在历经多项工作和各地岗位的历练后,他最终选择回到家乡,致力于推动家乡的持续进步。他强调,尽管许多工作是在村民视线之外默默进行的,有时难以得到他们的完全理解,但每当在除夕巡防时看到万家灯火,便深感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老师在听取了福善场村志愿者发展过程的经验分享后,表示此次调研与交流对其学院大学生实践和社区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她期望未来能够与福善场村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双方事业的发展。

“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经过本次实践后纷纷表示福善场村民这种不拘于眼前经济而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精神令人动容。而福善场村如今优美的生态环境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村民齐心的努力。

福善场村将秉持“宁乡净土,福水善源”的核心理念,持续维护“猇亭大水缸”的声誉,致力于构建一区一村一户一景的绿色经济体系,坚定守护绿水青山,以实现经济繁荣与生态和谐的双赢。同时,“化绿环乡”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也将继续秉持绿色理念,积极投身环保事业,共同守护家乡的美好环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玉银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3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