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学子三下乡:同饮一江水,共守生态美

发布时间:2024-08-10 2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纳泽凡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 纳泽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进一步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7月10日,宁夏大学守正书院“带砺山河-鲟江觅豚”社会实践团来到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微笑天使”相遇,探索保护区的“养豚法则”。

走进保护区、遇见“微笑天使”

实践团的足迹循着长江来到荆州石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保护区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天鹅洲故道是目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最多的保护区,也是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案例,是我国首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

走进自然保护区,醒目的江豚主题壁画、悠长的踏上浮桥、清新恬静的自然环境令实践团成员切实体会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成就,感受新时代自然环境保护及濒危物种保护的发展进步。在负责人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保护区已与湖北文旅石首公司签署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合作协议,将依法依规、科学系统地对天鹅洲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让更多人看到江豚腾跃之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图为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踏上浮桥

科技赋能展览,科普入眼入心

实践团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科普馆与智能互动体验科普宣教馆。展馆内丰富的珍稀鱼类标本、随处可见的现代科技、搭载丰富情景与科学知识互动体验的江豚VR系统令人应接不暇。实践团成员通过放置江豚标识的滑块了解关于江豚的生活习性和历史渊源;通过VR技术与“微笑精灵”江豚近距离接触;通过观看科普专栏了解江豚、白鱀豚等濒危水生物种的现状……“微笑天使”的安危牵动着成员们的心。

图为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讲解江豚的基本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放置滑块了解长江濒危物种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保护区成立与发展纪录片

通过此次参观,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长江江豚与白鱀豚等濒危水生物种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保护区在“共同留住长江的微笑”所做的努力与付出。从1990年的首批5头长江江豚,到2021年约100头,保护区为长江濒危物种的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距离走进江豚,沉浸体验“护豚人”

参观室内展馆后,讲解员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室外的长江江豚繁育区,近距离观察可爱的“微笑天使”。江豚性情温和,隐在水下的时候光亮洁白的皮肤几乎要和水融为一体。

实践团成员有幸看到饲养员丁师傅给网箱中的江豚投喂午餐的画面。当饲养员丁师傅拎着一桶小鱼过来时,一个个圆润光滑的“鱼背”便从水里冒了出来!气孔也在“噗噗”吐气。丁师傅已经在这里工作18年,这里的江豚已经如他的孩子一般,与他十分熟稔,每一只江豚的名字丁师傅都熟记于心,一呼唤便猛地探出脑袋来,展露笑颜。

图为饲养员正在喂养“微笑天使”

通过实地考察,沿途宣讲,湖区净滩等形式,实践团了解到现如今“微笑天使”白鱀豚的保护举措与成效,而随着生态文明保护制度和现代科技的逐渐成熟,白鱀豚的保护也有了明显的成效。实践团成员们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保护之重视和如今巨大的保护成果密不可分,全方位智能融合的科技赋能,让实践团成员更加坚定了将青春小我融入国之大我的发展当中去的使命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纳泽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4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