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王佩杰)近日,为深入了解书法底蕴和书法数字化教育现况,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文脉e传团队首先来到向日葵艺术馆,观摩明末清初四大高僧的书画作品。
图为文脉e传在向日葵美术馆前的合照
馆内介绍员为文脉e传团队分别讲述了四位高僧的生平以及创作特点。石涛与朱耷是明宗室后裔,髡残与弘仁为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石涛为逃清军追杀,五岁削发为僧。朱耷以国毁家亡,悲痛愤慨,落发为僧。髡残以母亲梦中三僧夺子,自认此生命定为僧,于弱冠之年削发为僧。弘仁于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其画作“得黄山之真性情”。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
图为文脉e传正认真听馆员的讲解
而后,文脉e传来到尚晋书画院,与院长李兴麟先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深入访谈。
图为尚晋书画院院长李兴麟先生
李兴麟先生学习书法四十余年,先后师承我国顶尖书法教育大家刘文华先生、著名书法家张锡良先生和王友智教授,在书法教育领域深耕多年,成就斐然。在采访中,李兴麟先生分享了自己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经历,强调书法的关键在于与古人交流对话,日常读贴、临帖、写帖、看书是书法人不可或缺的功课。他认为书法教育对培养观察、专注和静心等素养具有帮助,列举了李白、杜牧、苏轼、曾国藩等名人在书法领域的杰出成就,并指出书法学习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
图为文脉e传正在进行采访和记录
李兴麟先生也谈到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的区别,指出传统书法注重笔法、章法和结构等方面,而现代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创新。同时强调了现代书法在科技创新上的应用,尤其是数字技术在书法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他认为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促进交流互鉴和良性竞争,助力书法水平的提高。他建议同行在书法教学中要注重专业,遵循古人的书写规范,严格要求笔法和章法。此外,他对未来书法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充满期待,期望学生能在全虚拟的世界中精准学习每一个笔法问题和下笔轻重。
图为文脉e传与李兴麟先生的纪念合照
此次采访展示了尚晋书画院在书法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成就,为书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佩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