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吕文琦 金磊 孟令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4日,宁夏大学求是书院影绘非遗织梦实践团队来到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开展非遗调研活动,对话杨氏家庭泥塑第五代传人杨佳年先生,探寻杨氏家庭泥塑的前世今生。
图为实践队员与杨氏泥塑非遗传承人合照 通讯员 吕文琦 摄
与杨佳年先生面对面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杨氏家庭泥塑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由第一代传人杨魁山跟随陕西凤翔刘师傅学习后自创而成,并以家族口、耳、手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2008年,杨氏家庭泥塑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宁夏隆德杨氏彩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推动当地百姓致富的产业。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杨家年先生 通讯员 孟令轩 摄
作为第五代传人的杨佳年先生高中毕业后便跟随父亲学习泥塑技艺,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泥塑经验,曾先后参与崆峒山、须弥山、西吉云台山等地的文物修复工作,获得过“巧绘天成”“须弥之光”称号。
图为实践队员与梁常绪先生交谈 通讯员 金磊 摄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所扩展,可供选用的素材相比以前多了许多。”杨佳年告诉实践团成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可用素材的增多,给了他很多创作灵感,目前他正在创作三国末期杨坡村武将杨条的大雕塑。
图为杨家年先生为实践队员讲解泥塑制作过程 通讯员 金磊 摄
关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杨先生希望有更多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能加入这个行列,也希望青年人能利用科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全面地认了解了杨氏泥塑这一非遗项目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深刻认识到目前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接下来,宁夏大学求是书院将继续结合书院专业优势,赋能隆德县非遗文化现代化进程。书院学子将深入学习宁夏非遗文化内涵,为推动非遗文化现代化发展贡献属于新青年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金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