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李芳碧)2024年7月14日,贵州大学蒲公英·毕节支教队跨越两百余公里,一路向西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十三亩小学,开始了为期半月的支教活动。在开展招生宣传、前往学生家中招生、召开家长会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现已正式开班开课,支教工作步入正轨,支教活动进行时。
没有一捧水无源,没有一枝花无根,只有坚守来时心,才能走出宽阔路。为让十三亩小学的学生找清方向,明确初心与梦想,支教队老师在经过严谨和细致的备课工作后,为学生们带来一堂“梦想之课”。老师在阐述完梦想的重要性后,引导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并将坚定而又明确的梦想写于黑板之上。以此为媒介,以此为起点,相信学生们的梦想会就此发芽,静候其开花。
图为同学在黑板上写梦想
“扇”动中华千年历史,非遗汇集国之瑰宝,以漆做笔,以水为画,穿越千年,传承的脚步未曾走远。漆扇是以国家级非遗漆染工艺为基础所制成的工艺品,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楚国,支教队将这门跨越千年的技艺带到了十三亩小学校园里。支教老师选择理论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带领学生们详细了解漆扇的工艺与历史后,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漆扇制作,让非遗不再遥远。
图为支教老师开展漆画课
夜空浩瀚,月有盈缺,斑驳月影在诉说宇宙不为人知的秘密,其奥秘无限。支教老师以古老的月亮传说为导入,向同学们科普了月相的分类和基本判断,通过归纳顺口溜“新月一片黑,蛾眉月像弯钩,弦月对半切,凸月像椭圆,满月一片亮”来帮助同学们记忆。这一堂课像是打开了一扇窗,窗口往里是月亮的奥秘,窗口往外是求知欲满满的同学。
图为支教老师开展月相课
支教是信仰对教育的厚重承诺,深入基层才明白每一个支教老师都是一根根火柴,散则各自发亮,聚则足以成光。支教老师所走的每一步、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激起回荡。支教的成果可能无法在短期显现出来,但它的意义潜缓而持续,不可小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只有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人生才能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芳碧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