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彭铃钦)7月15日,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组建的“遇见闲市,味聚青春”社会实践团,携手河南科技大学航空协会与“心语使者”实践团,以青年学子的智慧与热情,深入洛阳市涧西区瀛洲街道张庄社区,围绕“街区+社区”双向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聚焦于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为张庄社区的“见闲市”特色夜市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见闲市”作为张庄社区依托闲置资源打造的亮点项目,不仅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多元消费业态,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前期深入调研,大学生实践团深刻理解了这一模式对于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就业创业、营造和谐社区氛围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实践团精心设计了航模展示、航模模拟飞行器体验、儿童夜市会、心理健康宣讲、漆扇制作体验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旨在吸引人流、激发消费潜力,同时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心理健康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全面发展。
活动期间,青年学子们满怀热忱地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中青年群体对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的切实理解和积极贡献。
图为实践团成员准备活动现场装饰道具
图为实践团成员布置活动现场
图为实践团成员布置航模展区
航模模拟飞行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围在电脑前,通过飞行器模拟软件,亲眼见证了飞行器在高清显示屏上的飞行姿态。随着遥控器的不同操作,飞行器在虚拟的蓝天中腾空而起,瞬间化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在空中自由翱翔,时而攀升,时而俯冲,每一个动作都流畅而精准,仿佛真正在浩瀚的天际中穿梭。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跟随飞行器的轨迹,脸上洋溢着对科技的惊叹与向往。在志愿者的悉心教导下,他们迅速掌握了操作技巧,亲手操控着飞行器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起飞与降落。这一过程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到了科技的无限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为他们的未来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航模模拟飞行器操作细节
图为航模模拟飞行器体验活动现场
心理宣讲紧密围绕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深入剖析情绪波动的原因与表现,旨在引导青少年学会科学有效地管理与调节个人情绪,构建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宣讲中融入悦己与纳己的教育理念,鼓励青少年认识并接纳真实的自我,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从而在成长道路上更加自信坚韧,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心理健康宣讲
非遗漆扇制作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吸引了大人小孩的广泛关注与热情参与,体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在活动中,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领略了本土文化的独特韵味,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或博物馆内的展品,而是鲜活地融入了青少年的生活中,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为小朋友们的手工漆扇展示
此外,儿童夜市会上的猜谜等益智小游戏,如同点点星光般照亮了孩子们的夜晚,带来阵阵惊喜与欢声笑语。这些游戏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协调与反应能力,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搭建起了亲子互动的桥梁,让家长们与孩子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进情感交流,共同编织出一段段温馨而难忘的回忆。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游戏道具卡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小朋友挑选礼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进行益智猜谜
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搭建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平台,提升了“见闲市”的知名度与活力,更在无形中拉近了社区居民间的距离,增强了彼此的理解与沟通,为构建和谐社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与人文环境。
图为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街区工作人员合影
此次活动不仅是校地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河南科技大学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名,践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街区经济模式与社区文化建设路径,共同为张庄社区及整个涧西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铃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