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泰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宣扬科普思政,弘扬科学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4-07-17 13: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陆晓锋 陈超一 张雪 曹恩祈   阅读 6.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陆晓锋  陈超一  张雪 曹恩祈)

2024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科普+思政”科普红潮涌,凝心筑梦行实践团队线下小分队,在队长徐雨晴的带领下,于6月28日深入南京市六合区上马石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思政”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别是袁隆平、钱学森、杨振宁、屠呦呦等杰出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与爱国情怀,激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6月28日下午2点30分,阳光明媚,实践队员们携带了丰富的科普材料,其中包括了精心制作的PPT,满怀激情地踏入了南京市六合区上马石社区的大门。社区的报告厅内,早已有了好奇的居民,大家纷纷坐好,对这群年轻的大学生投以好奇而又期待的目光。

活动的开场是由徐雨晴进行的简短介绍,她向在场的居民们阐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随后,队员们分组开始了他们的任务:一部分人负责PPT讲解,另一部分则着手准备科普调查采访。孩子们好奇地围在展板前,听着大学生们讲述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在简短的介绍之后,实践队以一场生动有趣的科普讲座拉开了序幕。主讲人徐雨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向居民们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以及这一成就如何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乃至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巨大贡献。讲座中,徐雨晴不仅讲述了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历程,更着重强调了科学家身上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深受感动。

图为实践团为社区居民介绍袁隆平院士。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秋苒 供

随后,实践队成员们分头行动,为在场的各位居民发放相关的调查问卷、科普读物及宣传册,举办互动问答等形式,将钱学森的航天梦、杨振宁的物理世界、屠呦呦的青蒿素发现等科学家故事一一呈现给社区居民。在展览现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一个个生动的模型,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纷纷围在PPT前,听得津津有味。

      图为实践团为居民介绍屠呦呦院士。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卢悦 供

除了科普宣传,实践队还特别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他们在讲述科学家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科技事业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的同时,还引导居民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接下来的以“科学家精神与我”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一位小朋友激动地表示:“我长大后也要像袁隆平爷爷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图为实践团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徐雨晴 供

活动中,他们还邀请了几位社区的老人分享了过去的生活经历和对科学的看法,这种跨代交流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科普+思政”宣传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实践队员们整理好材料,与社区居民道别。虽然只是短短半天天的时间,但团队成员们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在南京市六合区上马石社区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和思政的火种。这些种子和火种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社区的文明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段难忘的实践经历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美好的回忆。

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家精神的力量。团队成员们不难发现,参与其中的青少年们不仅成功地将科学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自己心田之中,更在无形中深化了思政教育在民众心中的烙印。这不仅仅是一场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一次双向的心灵交流与成长的见证。他们与社区居民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思考,这些经历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展望未来,这些青少年以及居民们将继续秉持着对科学的热情与对社会的责任感,将科普与思政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并启迪周围的人,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也是团队活动的意义所在。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徐雨晴 供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曹恩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