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黄永鑫、黄中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景德镇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生不‘溪’,欣欣向‘农’”三下乡团队于暑期来到寿溪村进行调研学习。
团队成员在智慧蜂场合影
智慧蜂场入口处
寿溪村地处黄字号黑麂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该村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创办中蜂养殖基地,积极鼓励引导农户发展蜜蜂产业。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合作社组织管理+产业大户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建设了“蜜蜂村”。
一、参观智慧蜂场
在景德镇浮梁县臧湾乡寿溪村,景德镇学院“生生不‘溪’,欣欣向‘农’”三下乡团队参观了智慧蜂场,并采访了青年返乡养蜂人方朦亮。
养蜂人方朦亮带领团队成员参观蜂场
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蜂场的基础设施。蜂场整洁有序,蜂箱排列整齐,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方朦亮热情地接待了团队成员,带领他们逐一参观了蜂场的各个区域,并详细讲解了蜂箱的构造和功能。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不时提问,方朦亮耐心解答,让大家对养蜂有了初步了解。
蜂场的一些蜜蜂
接着,方朦亮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蜂蜜的生产加工过程。他们见识了从采集花蜜到酿造蜂蜜的全过程,并亲眼看到工蜂如何勤劳工作。团队成员对蜂蜜的天然纯正和生产过程的细致严谨表示赞叹。方朦亮还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蜂蜜,并介绍了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
团队成员观察蜜蜂
团队成员参观蜂场
二、丰富植物供蜜源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智慧蜂场,细致的发现了蜂场的主要种植树种是乌桕、桉树、女贞还有石楠,经询问得知这些都是春夏季蜜源植物。乌桕的花期从6月上旬到7月中旬,持续约40天,是夏季中蜂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乌桕花粉非常丰富,每群蜜蜂在一个花期可以产出30至50斤的乌桕蜜。乌桕蜜颜色呈琥珀色,有轻微的酵酸味,存放时间延长色泽略加深,气息浓香,口感甜。具有抗辐射、抗氧化、防衰老等作用。这些植物不仅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花蜜和花粉,还对养蜂业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同时,团队成员为智慧蜂场的植物配置提供了一些建议。其一,养蜂场附近可种植果树作为辅助蜜源植物,如苹果树、桃树、梨树、枣树等。提供蜜蜂充足的蜜源,也帮助果树能够获得丰收,满足村民的日常水果需求,同时带动发展当地的农业。其二,也可以建设一个苗木栽植基地,培育种植一些蜜源植物,不仅能够解决蜜蜂的四季蜜源问题,提高寿溪村的绿化率,还能提供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的经济能力。
三、养蜂经验分享
方朦亮介绍说,他们养殖的是中华蜂,并详细介绍了蜂群的种类及分工。工蜂是蜂群中数量最多的成员,承担着采集花粉、花蜜、酿造蜂蜜、哺育幼虫、清理蜂巢等工作;雄蜂体型较大,主要作用是与蜂王交配;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负责产卵和繁衍后代,控制蜂群的发展方向。
团队成员还亲自体验了养蜂的部分工作。在方朦亮的指导下,他们穿上防护服,尝试打开蜂箱,观察蜂群的活动。虽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好奇。通过这次体验,成员们对养蜂人的辛勤付出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养蜂初期,方朦亮等人遇到了许多困难,如蜂群的烂子病、巢虫等病虫害。经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摸索,他们逐渐解决了这些难题,并能够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的病虫害。
采访养蜂人方朦亮
蜂场的未来展望的宣传栏
四、未来展望
方朦亮表示,他希望打造一个更有影响力的蜜蜂园,让游客了解寿溪村的蜜蜂产业,并将其发展成一个旅游产业。通过这次采访,“生生不‘溪’,欣欣向‘农’”团队深入了解了寿溪村的养蜂产业结构和现状,认识到要紧跟时代脚步,推广科学养殖,创新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中蜂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此次调研学习不仅让团队成员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期待未来有更多的青春力量加入进来,共同为乡村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永鑫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