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通讯员 游雨欣 曾宛瑜)2024年7月14日,一支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联合组建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梅洋村。在深入探究梅洋区域的独特风貌之后,团队成员有幸在民宿主人的引领下,对兰亭别院的客房及庭院进行了细致的参观。在此过程中,还与民宿主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得知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梅洋村正在积极推进民宿品牌化集群的打造。
梅洋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这个村庄东邻钟山镇麦斜村,西至石苍乡石阳村,南到钟山镇香山村,北至游洋镇双峰村。梅洋村周边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等,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村落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兰亭别院"的设计巧思:民宿之雅,庭院之韵
区域特色是梅洋村一大优势。为了进一步繁荣旅游事业,梅洋村正倾力将闲置的民居转化为精品民宿集群。在众多民宿中,尤以“兰亭别院”声名远播,成为游客心向往之的休憩之所。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兰亭别院的每一间客房都拥有独特的风格,内部的陈设与设施配置各具特色,每一处空间都巧妙地融入了茶香与书香的元素。房内不仅设有专门的茶席,供宾客品茗闲谈,还细心地点缀了熏香,营造出一派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每一间房间都是一场茶、书、香交融的文化之旅。旅客也可以和主人一同在篆香中修生养性。谈及创办的初心,民宿主人希望自己的民宿不仅可以满足旅人基本的住宿需求,更能带给宾客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诗书生活的体验。
庭院设计更是别出心裁,既巧妙融合了草编和绿植元素,又打造成活力十足的休闲娱乐天地,观赏性和互动性的交织,让旅客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庭院靠墙的角落,放着许多精心挑选的绿植,尤为独特的是,这些绿植是栽种在草编木质工艺品中的,草木相映,为庭院增添了几分层次感和艺术感。微风过处,绿意盎然,仿佛整个庭院都在轻声诉说着自然与和谐的诗篇。庭院的一角,设有宽敞的草坪,这里是游客们进行户外娱乐的最佳场所。草坪上,色彩鲜艳的飞盘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投掷飞盘,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与兰亭别院的主人深入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梅洋村正在实施一项旨在通过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品牌民宿群,结合传统草编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丰收的乡村振兴计划。主人向我们透露,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民宿这一载体,宣传梅洋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进而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在访谈中,主人详细介绍了梅洋村乡村振兴的策略。他们希望通过打造一批有文化特色的民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从而提升梅洋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草编文化作为梅洋村的一大特色,将被巧妙地融入民宿的设计和运营中,让游客在享受休闲度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品牌铸梦,乡村振兴谱新篇:梅洋村民宿群的示范效应
兰亭别院的成功经营为附近小洋房的改造提供了优质的范本,民宿主人表示,梅洋村大力支持民宿开发,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样化的住宿选择,还能够进一步扩大梅洋村民宿群的规模,推动整个村庄的旅游业发展。未来,梅洋村的民宿群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民宿这一平台,梅洋村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梅洋村民宿群的品牌化打造模式,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短期的经济繁荣,更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宿群的品牌意识体现在对高品质服务的追求上,而长远来看,则是旅游业的全面升级。
此外,这种模式对于梅洋村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显著效果。民宿群成为了梅洋村的文化名片,向外界展示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使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民宿群的品牌化建设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特产如薏米、桂圆干、桔柚和农家米的知名度,通过特色餐饮和销售纪念品等方式,让游客在享受住宿的同时,体验到梅洋村的特色产品。
梅洋村民宿模式的发展,展现了乡村旅游业的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种模式的无限发展潜力,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的增长,更在于它对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诠释。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效仿,让更多的乡村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华章。梅洋村的今天,或许预示着中国广大乡村明天的美好蓝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臻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