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古韵,探秘泾县黄田:一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浪漫邂逅" ——合肥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4-07-11 00: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为挖掘古村落潜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0日下午,合肥大学“合”你青春助力,“泾”彩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来到了黄田古村落,开启了泾县人文探索之旅。

团队成员沿着河边古道进入黄田古村落,所走的长石板,是徽商通行的商道。

进入思慎堂,讲解员介绍到,“水磨花砖”是该屋的特色,也是泾县独有的特色传统建材,号称千年不粘灰,它的神奇是黄田朱氏先人的聪明才智与财富的结晶。团队成员因此对水磨花砖的成分和制作过程十分好奇并向讲解员提出问题,她解释到,水磨花砖由观音土、黄粘土等材料经混合、制胚、烧制的12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其中一道制作过程“水磨”,是烧制完成后,两块花砖之间在水里相互摩擦,所以叫做水磨花砖。花砖有两种颜色,白色如纸,青色如墨,就像水墨画一样,非常气派,于2014年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后,穿过小巷来到了思永堂,欣赏到朱永芳的画展,了解了徽派建筑设天井的惯例,以及多以浮雕、木雕、砖雕等装饰房屋的特点。走过石桥,团队成员来到人民公社,也是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取景地之一,从外围墙上的牌匾到建筑墙体上的雕饰与宣语,都充满了时代感。

在聚星堂门口,讲解员介绍,聚星堂由燕侯府君朱武勲偕其兄朱武烈于乾隆十三年所建,历史悠久。皖南广传的顺口溜:“溪头的干子、榔桥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擀”,就出自此堂。接着,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朱家祠堂——“旗峰公家庙”,又名敦睦堂,该祠堂建于康熙年间,由于当地人讲究“红白分开”,所以祠堂左右各有一支分祠,分办红白喜事,门口有一对抱鼓石,流传久远。

在去往“洋船屋”的路上,团队成员得知,泾县依靠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打造了独特的“四色泾县”,分别为红色、白色、绿色、灰色。红色代表当地的红色历史资源——新四军红色文化;白色代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绿色则象征着泾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风光;灰色代表黄田村落这样的徽派建筑。红白绿灰四色相互交融,汇聚成了泾县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最后来到独特的“洋船屋”门前,该屋又名笃诚堂,是由黄田盐茶商朱一乔,朱宗怀父子为80岁的母亲所建造,呈船型。据悉,黄田村也是先根据地形地势而设计的形似一艘大船的村落,这使得“洋船屋”成为黄田村的独特标识。如今,朱氏后人仍生活在此,他们延续朱家人经商的本领经验,从事旅游行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次“黄田之旅”,团队成员们探索了黄田村落古朴的乡村风貌,更加深刻地感受了当地的历史人文,亲眼见证了黄田村民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的幸福生活。至此,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征途仍在继续。

(摄影:徐文庆、鲍洋、虞睿扬、贾凯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玉婉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4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