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寻迹梅庵实践团:数字化视域下团二大红色历史的时空对话

发布时间:2023-09-05 10:09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支美琪   阅读 95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 9月5日讯 (通讯员 支美琪)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团二大”在东南大学梅庵的召开,是中国高校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参与近代革命进程,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典型代表,也是学校历史上的红色宝藏。

在此背景下,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寻迹梅庵”实践团利用暑期前往广州、上海等地深入挖掘“团二大”历史的“前因后果”和时代细节,并以数字化赋能的方式跨越时空对话历史,将这段光辉岁月生动呈现。

团队成员介绍


周奕冰

2022级本科生

共青团员

很荣幸担任本届“寻迹梅庵”实践团队长,我将持续接力,继续讲好梅庵故事,深挖红色资源,为共青团建设事业而奋斗。

周自豪

2022级本科生

共青团员

我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待人友善、善于沟通,学习能力较强。在学生工作中,接踵而至的挑战磨练出我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坚韧个性。职责:数字化平台搭建,视频素材剪辑。这次社会实践对我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希望在团队中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圆满完成任务!

周赟杰

2022级本科生

共青团员

我热爱运动,为人谦和,善于沟通,喜欢独立思考,对一些事物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同时还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善于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度一段有意义的时光,探寻红色足迹,感受团二大历史的独特魅力。

支美琪

2022级本科生

共青团员

我外向开朗、不拘小节、勇于尝试、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想在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价值。在学生工作中,我在与同学交流、组织活动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逐渐提高了我的个人能力。作为“寻迹梅庵”实践团的一员,我主要负责各类宣传工作以及“寻迹梅庵实践团”公众号的运营,为讲好梅庵故事、追寻团二大足迹贡献一力量。

屠沈清格

2022级本科生

共青团员

我非常喜欢乒乓球和吉他,性格比较外向,喜欢与人交流和分享心得。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参与完成网站的设计工作。我非常热爱网络设计和编程领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实践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我相信,通过这次实践,我可以不仅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会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努力做到最好,为我们的团队做出贡献。

钱  程

2022级本科生

共青团员

我做事认真,富有想法和创造力,自律有责任心且学习能力强。在学生工作中,磨练着自己的能力,增长了许多经验,对视频拍摄与制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次社会实践是一次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我希望在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做出贡献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探寻“团二大”历史的红色足迹

1.团一大纪念馆

 “团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青团的正式成立。8月8日,实践团前往团一大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深入学习团一大历史背景和意义的同时,还与其所属的广州革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共同举办了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

2.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三大《关于青年运动议决案》写明了“青年运动为本党重要工作之一,所以对于社会主义青年团应极力加以组织上和指导上之援助”,这直接影响了“团二大”的召开。8月8日,实践团成员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开展了调研活动。

3.《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

《中国青年》是团的机关刊物,也是“团二大”第七次会议议决出版重要刊物。8月9日,实践团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探寻“团二大”在团史、青运史上的深远影响。

4.中共一大纪念馆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月10日,为重温“中共一大”历史,体会建党时的峥嵘岁月,探寻伟大建党精神,实践团前往上海市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调研。

5.中共四大纪念馆

中共四大通过了《对于青年运动之决议案》,该决议案明确指出,青年团最重要的青年工作有三个方面,即青年工人运动、青年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8月10日,实践团对中共四大纪念馆进行了实地调研。

6.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黄埔区淮海中路,是共青团的“起点”。8月11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亲身感受了共青团的光辉历程。

7.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8月11日,实践团来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中共二大进一步就团的组织建设形式、团的工作内容和团的纲领及策略问题进行指导和修正,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前期纲领与策略有着莫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打造“沉浸式”梅庵记忆

1.实地勘测!力求深度还原

“寻迹梅庵”实践团立足专业知识,深挖梅庵故事,强化数字赋能,历时两月建成“数字梅庵展馆”,打造“沉浸式”梅庵记忆。为力求真实复刻实体展馆,深度还原梅庵样貌,“寻迹梅庵”实践团成员集体自学测绘学和建筑学知识,多次走进梅庵展馆,实地测量建筑尺寸,手绘了梅庵平面草图,并进行了“团二大”史料展览素材的收集取景工作,为数字梅庵展馆建设奠定了基础

2.层层布局!以匠心铸精品

为了使数字梅庵展馆的呈现效果更加真实化和精细化,团队在展馆搭建的过程中,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放弃了传统的通过拍摄全景照片的速成模式,取而代之使用了专业软件来建立梅庵的三维模型,从一砖一瓦,到一撮茅草,再到木质门的反光,力求逼真,模型的搭建处处凸显着细节,透露着匠心。

在建模过程中,团队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展馆尺寸和结构的精确化,虽然前期进行了实地勘测,但由于测量的非专业性,数据准确度不高,加之梅庵部分结构不便测量,因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是团队成员并没有畏惧不前,大家集思广益,在前期测量的基础上,结合取景照片和目测,一寸一寸抠细节,“在照片上量尺寸”,通过复杂计算和反复对比最终成功搭建了一套合理的尺寸模型。

尺寸和结构确定后,便是正式的三维建模工作。团队将梅庵建筑分为“地基”、“墙体”、“屋顶”三个层次,逐层绘制,逐层布局,逐层雕刻纹理细节,初步建立了梅庵“白模”

牵头负责建模工作的钱程同学表示,“建模的工程量非常巨大,为了追求精细化,每一个尺寸,每一寸材质,每一块颜色,都要经过反复的校对和打磨,平均每天要在电脑前坐10个小时以上”。在“白模”的基础上,团队需要给建筑体赋予“生命和颜色”,从窗户到门,从墙体到屋檐,从光线到色泽,每一个部位的材质和颜色选择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心血,只为将最真实的梅庵展现出来。

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宏观上的布局,“团二大”史料展的布陈和内饰的点缀才是微观上的功夫,数字梅庵展馆建设80%的工作量都在内部陈设上。

在梅庵内部,团队成员也没有采用直接拍摄全景照片的方式,而是通过图片制作,配合局部取景进行搭建,除了原始的历史资料为拍摄的照片,其他所有文字介绍均由团队成员一字一字复刻出来排版布局也均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制作。近1万字的复现,200余张制图,团队着眼细节,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和最真实的体验。

500余小时的建模,28次内容修改,每次渲染都要耗费十余小时,这是团队成员“以匠心铸精品”的坚持,更是东大人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基因的真实写照!

3.身临其境!唤醒梅庵记忆

2023年2月,教育部思政司提出要指导高校开发一批数字文物东南大学数字梅庵展馆的建立,是为了进一步用好东大的红色资源,引导广大青年以直观、便捷、多样的方式看“团二大”史料展,突破时空限制,唤醒更多当代青年人的“梅庵记忆”,在“寻迹梅庵”实践团成员共同的努力下,展馆历时两月终于建成。

展馆链接:

https://www.720yun.com/vr/658jOzey5w8

“东南大学数字梅庵展馆”扫码体验

实践团成员在梅庵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VR全景制作。突破传统的简单图文排列的史料展模式,注重展示立面的层次感与展示手段的丰富度,强调图文信息、艺术装置、场景复原、实物文件的多维度呈现

其他重要实践成果

1.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023年8月8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团一大纪念馆隆重举行。在社会实践签约揭牌仪式上,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团支部书记李雯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仲点石分别发表讲话,对东南大学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之间的校馆合作表达了期待,希望在共同努力之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并在未来搭建更多共建平台,推动系列活动走进校园,更好服务人才培养。

2.建成“寻迹梅庵,薪火相传”专题网站

整合团队调研内容,凝练社会实践成就,展示社会实践成果,实践团成员耗费一个多月自学前端知识,设计了“寻迹梅庵,薪火相传”网站

网站共分为八个大模块:首页、团队介绍、重走团二大、智慧梅庵、团队足迹、视觉梅庵、团队成就和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记录了各模块的内容,顶部的轮播图记录了团队的实践足迹,右侧的新闻快报记录团队的调研成果,点击可以跳转到页面详细浏览。

“团队介绍”模块滚动播放团队成员信息。点击“更多”,可以浏览“寻迹梅庵实践团”团队前期基础、团队文化和详细介绍

“重走团二大”模块整合前期调研成果,以时间为轴,将“团二大“历史的”前因后果“与时代细节串联起来,呈现在读者眼前。

“智慧梅庵”模块记录了“东南大学数字梅庵展馆”,将团二大和数字红色梅庵故事以“数字化”形式广泛传扬,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三位一体的体验。

“团队足迹”模块记录了团队成员的实践足迹。团队成员从家乡出发,汇集到南京,再前往广州、上海进行实地调研、最后返回南京。点击地图上的小红旗可以看到在对应地点的调研成果。

“视觉梅庵”模块记录了实践团的调研视频、团队vlog等视频资源。

“团队成就”模块记录了实践团的调研成果,目前实践团围绕“团二大”历史研究和红色梅庵故事宣传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该模块重点记录2023年寻迹梅庵实践团的数字梅庵建设过程、在南京、广州、上海的调研过程。

“关于我们”模块记录了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的选题背景、实践方案、预期目标与实践价值。

3.制作“团二大”历史H5网页

为进一步打造数字红色资源,开辟青少年喜爱的红色学习路线,实践团还通过搭建H5网页,网页分为“引言”,“真理耀东南”,“初心照梅庵”和“团二大的重要意义”四部分。

宣传成果

实践团重视实践成果的宣传度,增大社会影响力,现团队累计发表了125篇校内外媒体稿件,27篇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

实践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数字化时代下,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寻迹梅庵”实践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以数字化手段将“团二大”红色资源、红色故事进行具象化表达,用青年视角、青年媒介跨越时空对话历史,让“团二大”的时代生机和历史意义行深致远,在新时代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支美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