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尽性,究道达真 | 中国民航大学“和育沃赤土,薪火淬青禾”实践队知识课堂之哲学课程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29 22: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盛逸冰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张芷馨 包涵 盛逸冰)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中国民航大学“和育沃赤土,薪火淬青禾”实践队,将一场精彩纷呈的哲学探索之旅带入四川省南充市仪陇革命老区的第十六届青少年公益夏令营。实践队以创新方式推动“小我融入大我”,生动诠释了青春服务国家乡村教育的使命。

一、点亮乡村哲学之光

哲学是叩问本质、洞察世界的灯塔。本次夏令营开设的哲学课程旨在将深邃的思想智慧带到乡村孩子们身边,唤醒他们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

课程作为衔接理性思维与乡村成长的纽带,通过深入浅出的对话探讨,不仅传递哲学认知,更着力培育孩子们的思辨力、判断力和批判精神,在他们心中播下审视自我、关照他人、探究本源的哲学萌芽,为乡村素质教育增添别样的光彩。

图为志愿者授课片段   二、课程精彩掠影

本次课程精心设计了六个课时,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根据不同年龄段(1-3 年级、4-5 年级、6-8 年级)设计分层教学内容,兼顾趣味性与思想性,让哲学走进孩子的世界。

第一课时:追寻人生的意义

营员们通过“蜂蜜的两种意义” 等故事与互动,理解意义的双重属性;以《茶馆里的老钟表匠》引出意义藏于联结与经历;通过特质书写、哲学家观点讨论及人生时间轴绘制,探索人生意义的内涵。大家积极分享自己心中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从帮助他人到实现个人梦想,在交流中逐渐明白人生意义并非唯一答案,而是需要自己去探寻和创造。

图为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为什么要追寻人生的意义”

第二课时:什么是美好生活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营员们制作 “幸福情绪温度计” 感知多元幸福;借《最后一颗糖》体会幸福源于爱与联结;结合动画案例及拼图活动,思辨人生意义是寻找还是创造。

大家列举出自己心中美好生活的元素,有的说是家人健康,有的说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的说是环境优美。通过对比分析,大家认识到美好生活既包含物质层面的满足,更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充实,而且美好生活需要靠自己去努力营造。

第三课时:成长需要的条件

营员们从朱德故事和乌龟比赛领悟成长需内外兼修;聚焦朱德的 “闯关经历” 学习面对困难;探讨人生意义与选择的关联,引入马斯洛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营员们结合自身经历,讨论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关爱、老师的教导、朋友的陪伴以及自身的努力等重要因素。大家还制定了自己的成长计划,明确了在不同阶段需要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第四课时:质量人生的实践

营员们通过快慢挑战和故事分享理解生活节奏;以大雄故事发现自身优点,培养积极态度;结合个人经历,讨论如何从兴趣出发追寻人生意义,播放《后浪》片段。通过案例分析,让营员们理解什么是有质量的人生。大家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有质量的生活,比如坚持阅读、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习惯等。

图为志愿者授课片段

第五课时:环境觉醒 —— 从工业革命污染到环保运动

营员们了解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雾霾、河流污染等,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观看环保运动的纪录片,认识到人们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大家分组讨论了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六课时:未来契约 ——21 世纪可持续生存指

从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入手,引导营员们思考人类在 21 世纪面临的生存挑战。大家共同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通过制定 “班级未来契约”,孩子们承诺从自身做起,为实现可持续生存贡献自己的力量,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动植物等,明白个人行动与未来世界的紧密联系。

图为课后志愿者与孩子们聊天交流   三、成果与展望

与哲学同行的这段路,营员们收获的是思维的蜕变。

从对 “存在”“真理” 的懵懂,到在日常里捕捉哲思微光 —— 看霞光时想 “美是什么”,与人交往时思 “自由与责任的边界”。这不是找答案,而是学会用追问给生活加一层深度滤镜。更难得的是,思辨让人与自己和解。“我是谁”“如何活” 的困惑渐散,哲学成了内心的定盘星。

旅程结束,才是哲学融入生活的开始。它不给标准答案,却给带着困惑前行的勇气;不避风雨,却让人看清方向。带着哲思火种继续探索吧。哲学的意义,不在书本里,而在认真生活、勇敢思考的人身上。未来,做更通透坚定的自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盛逸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