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医娩同舟”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绘制温州“温情产床”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29 20: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郭永乐 叶紫涵 葛书宏 方舟 江恣左 李硕 郎朗   阅读 3.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秉持着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助力医疗服务优化的初心,7月2日到12日,“医娩同舟”实践团以温州市区为观察窗口,从分娩镇痛、陪产培训、孕期监护、资源配置、观念差异等多方面入手,聚焦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课题,调研探索以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为核心的生殖保健技术及相关医疗资源的“最后一公里”推进现状与难点,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医娩同舟”实践队成员合影

医资调研深,关怀惠民情

实践团以医院调研为主体,自7月2日到5日,前往乐清、瑞安、永嘉、龙港、平阳、苍南等区县的二十余家医院,通过实地参与分娩服务,针对性调研采访当地的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助产士、产房护士和孕妇及其家属,获取大量问卷,细致剖析该地区分娩镇痛技术普及与应用的现状及阻碍。

实践队成员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的调研

在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从多名医生的口述中了解到,该院的分娩镇痛技术使用率高达80%-90%。约70%-80%产妇群体主动选择分娩镇痛,其余未选择镇痛的产妇绝大部分是由于生产发生快、时间紧、过程顺,无法及时跟进镇痛措施。

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认为政策的推进在构建生育友好型医院的道路上卓有成效。不仅是分娩镇痛技术的全面推广,完备的镇痛监护设施的部署、专门的产科麻醉医师的配置,甚至细微到为孕妇病房设计良好的采光、选用俏皮的粉红色瓷砖装饰生育中心,都体现了医院在设施与资源配备上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实践队成员在瑞安市妇幼保健院的调研

在对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以及永嘉县妇幼保健院的调研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一方面,对生育分娩的认知落后缺失仍普遍存在。多数大龄长辈仍对分娩镇痛技术心存顾虑,疑心其会影响胎儿智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崇尚自然生产的观念,认为“生产痛”是新生命诞生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也成为了产妇接触到分娩镇痛技术的阻隔,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麻醉师资源的紧缺和即时调配的困难与产妇分娩时间的不确定及紧迫性的矛盾。在调研过程中,成员可采访到的麻醉师极少,大多数均在手术及工作中,有些只能在手术室门内接受成员的采访,这侧面反映了麻醉师资源的紧张。

实践队成员在乐清市人民医院的调研

在乐清市人民医院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墙壁上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处设有很多关于产检孕检注意事项、孕期常见并发症处理以及分娩镇痛技术科普的宣传单。据悉,该医院还在门诊开设了“孕妇学校”,向准妈妈们传授产前筛查、孕期营养体重管理等知识。

经采访本院护士后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医院采用线上线下多维度结合的科普宣教方式,通过搭建融媒体矩阵,开阔宣传窗口。有的护士在采访中提到:“年轻一代的孕妇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提前了解了分娩镇痛的事情,还主动到医院询问打镇痛的相关事宜,对分娩镇痛的接受程度特别的高。”凸显了网络时代以新媒体为媒介推广生育友好理念的重要价值。

街采剖心声,医娩问民情

实践团以基层调研为补充,在7月5日到6日,去到龙湾、鹿城、瓯海等地区的街头进行采访,以街头采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孕产妇家庭等方式,观察群众眼中的生育分娩的具体内涵,以对话的形式叩开女性生育话题的交流之门,从另一个视角侧写“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现实图景。

当实践团成员问及:“职场中是否感受到对育龄女性的隐藏压力?”“这肯定多少有点的吧,这是社会的现实状况……”种种回答直入关键,延长女性产假或增加育儿福利对用工成本所造成的负担仍是企业在落实优生优育、生育休假等措施时必须直面的矛盾,让实践团的成员清晰地意识到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实践队成员在街头采访路过的妇产科医生

“我觉得男性在这方面似乎有天生的钝感,有的时候他认为该放手,但我却觉得关心不够……”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发现:性别角色固化所带来的“母职过负”和“父职缺位”成为了家庭分工、职场环境和政策设计等方面在推行生育友好理念的阻隔。“‘钝感’不应该是男性更多参与生育准备的阻碍或借口,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家庭的挑战。”实践团成员有感而发。

成员们在街访中认为:分娩镇痛在温州有着极高的普及率。这与实践团在医院中调研得到的信息完美互证。“现在的生育率比较低,各个医院都会把产妇拉进一个大群,医生会给出指导,大家也可以在群里分享经验,从而获得生育政策的最新消息。”通过网络媒介,众人携手在温州拉起了一个“生育统一战线”。

实践队成员在街头采访路过的育龄女性

在每一段街采的结尾“医娩同舟”实践团的队员都会问:“现在如果能回过头来对小时候照顾自己的妈妈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你要想为长大后的孩子嘱咐些什么?”从受访女性的回答中,实践团成员听到了跨越时光的深情对话:若女性普遍尊重子女自主生育选择、支持分娩镇痛,是时代进步的缩影;那么所有受访者齐声感叹“妈妈,您辛苦了”,便是母爱力量在“医娩同舟”调研中的生动映照。

躬行探真知友谐护新生

实践团以针对性调研为关键点,在7月7日到9日,去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浦院区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院区,以门诊跟诊学习、医护调研专访、病房观摩实践开展具体调研,亲身体会医院在落实生育友好型政策方面所作出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实践队成员进行门诊跟诊

为切身体验一线妇产科医生工作流程与模式,实践团成员还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门诊跟诊,观摩学习。医生详细地介绍了宫口按摩、孕妇糖尿病管理等知识,实践团成员聚精会神聆听讲解,被知识的精妙复杂所吸引,专业视野得以拓宽,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素材。

实践队成员在采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浦院区的护士

在附一医和附二医的针对性调研中,成员们得知附二医的分娩镇痛使用率高达90%。这主要得益于当地设备的配置完善,医患的顺畅沟通,孕妇学校、家庭陪伴分娩等生育支持服务的广泛开展,医保报销政策的良好执行,以及外地务工人员无障碍报销。在附一医新院区住院部的一名产科医生向成员们介绍到:“最近开展了一个早孕关爱门诊,对于可能想要流产的人,看看有什么特殊原因可以帮她解决。”体现了医院在积极落实生育友好政策方面的努力。

实践团成员还走入病房,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了调研采访。一名妇产科医生提及自己怀孕时的弹性工作安排:“开始为了养胎全部都是上白班,夜班不上。后来好一些了之后,就上夜班,一直上到28周。”与之相较,受访的男性家属普遍缺乏陪产假等福利,并表示在陪产方面因各种因素参与度较低。采访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受访者对无痛分娩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其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多数孕妇及其家属在选择无痛分娩时优先考虑舒适度而非费用,但对医保报销政策仍了解不足。

生育之恩重逾山海,身为医学生,愿以所学为笔,以实践为墨,守护每一次分娩的希望,回报这份生命传承里,从未被辜负的爱与艰辛,让“生之不易”,皆有“护之有力”的回响,医娩同舟团队将为生娩痛交上一份“温情”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永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