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用阅读托举起青少年儿童的多彩假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和青春担当。近日,湖北科技学院青辅学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咸宁市书台社区开展《舞狮少女》、《中国非遗绘本》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与植物拓染、油纸伞体验课系列课程。
图为小朋友拓染作品的合照。
在前期的课程里,一场场非遗阅读推广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宛如一扇神奇的大门,为孩子们徐徐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非遗文化奇妙之旅。
活动伊始,志愿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舞狮少女》的故事。绘本中少女阿娟克服困难、勇敢追逐舞狮梦想的经历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故事分享后,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纷纷拿起橡皮泥和小剪刀,小心翼翼地捏出圆圆的眼睛、卷曲的头发、可爱的发卡,绘制他们心中的舞狮少女。课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告诉我们 “阿娟好厉害!我也想学舞狮!”、“原来舞狮的头上有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啊!”这场生动的阅读分享会,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梦想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播下了勇敢追梦、探索文化之美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脸谱作品展示。
在《非遗文化绘本》阅读推广中,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各类非遗技艺的画面鲜活灵动。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尽显中国传统音乐的绝伦之美;扎染,蓝白交织的布料上,色彩自然晕染,饱含独特东方韵味;木版年画,以浓烈色彩与吉祥寓意,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脸谱,斑斓油彩勾勒多样图案,每一笔都暗藏角色性格密码;志愿者老师声情并茂,将非遗项目的起源、特点与价值一一详解。孩子们围坐棕红色课桌前,目光紧锁屏幕,侧耳倾听,被这魅力非凡的非遗画卷深深吸引,好奇与惊叹不时浮现。绘本的故事与现实的影像交融,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悄然播下了一颗种子,无形中滋养着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传承的朦胧意识,为古老技艺的未来点燃了点点星火。
图为志愿者讲解《非遗文化绘本》。
在后期的课程里,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放慢脚步,静心感受拓染与油纸伞的古风意蕴,体悟自然肌理承载的传统工艺之美。
油纸伞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竹骨纸面涂桐油防雨的古老日用工艺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制作油纸伞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设计伞面的图案,“我的伞上要画上最多的图案!”小朋友们兴奋地高高举起自己的特色油纸伞面,互相展示、比较,脸上洋溢着无比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通过亲身体验和直观地学习,培养了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更发自内心的明白了每一把油纸伞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时间的印记。
图为小朋友创作油纸伞。
植物拓染,一种用植物汁液在布料上转印图案的技艺。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如叶子、花瓣,通过压印或浸泡的方式,将植物的颜色与形态永久地留在布料上。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不再只是书本上的图片,而是化作孩子们指尖流淌的靛蓝色彩。不仅为小朋友们生动讲解了这门古老技艺的千年传承与文化底蕴,更带领他们进行了一场沉浸式的扎染创作体验,让非遗文化在亲手实践中“活”了起来。
图为小朋友用植物在帆布袋上进行拓染。
一张张吉祥如意的剪纸,一把把出水万彩的漆扇,一只只印着植物印记的帆布袋,一副副轻风微雨中的油纸伞——这些承载着非遗技艺的匠心之作,在炎炎夏日里缤纷绽放,也盛开在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中。它们不仅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知传统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更点燃了他们亲身体验、实践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用心前行,讲好非遗故事,传递阅读之美。(通讯员 段若 陈思宇 魏张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张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