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青年答好“纪律重于生命”之卷

发布时间:2025-08-29 18: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科颖、张耀尹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李科颖、张耀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扬伟大革命精神,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的激发和培育,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2025年7月,在苍松翠柏环绕的邱少云纪念馆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英语学院“少云忠魂继,安居文脉传”实践团成员列队肃立,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这座庄严肃穆的红色殿堂。

图为邱少云烈士事迹陈列馆

烈火中的丰碑:见证无声

走进纪念馆核心展区,玻璃展柜中静静陈列着邱少云烈士牺牲时仅存0.8平方米的棉衣碎片。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这位26岁的年轻战士用血肉之躯诠释了“纪律重于生命”的钢铁誓言,每一寸焦灼的布纹都在诉说着那场生死考验。熊熊烈焰在屏幕上翻腾肆虐,跳动的火舌仿佛要吞噬一切。在这震撼人心的画面中,实践团成员们屏息凝神,似乎能听见那烈火中无声却振聋发聩的呐喊——那是用生命捍卫的忠诚,是用血肉铸就的信仰。展馆出口处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观众留言,“英雄永垂不朽”“纪律重于生命”等话语不断滚动,见证着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图为邱少云烈士遗物

文物的新生:历史发声

在数字化传播时代,实践团队正通过新媒体技术,让邱少云纪念馆的红色故事焕发新生机。实践团成员以镜头为笔,以网络为媒,将英雄事迹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作品。实践团成员为纪念馆精心拍摄制作了《信仰的火焰:走进邱少云纪念馆》双语纪录片。通过特写镜头与情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邱少云烈士的棉衣碎片、家书等珍贵文物在短视频中"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成功实现了红色文物从展柜到屏幕的生动转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信仰的回响:重温誓词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邱少云烈士纪念碑上,实践团队党员整齐列队,面向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的誓言在纪念馆广场回荡,与历史时空中的英雄精神交相辉映。

这份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贯穿了实践团队在重庆铜梁为期七天的三下乡活动始终。在铜梁的每一天,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在学习挥舞水云龙的技巧当中,展现着他们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在安居古城湖广会馆的志愿活动服务中,忙碌的身影映射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入党誓词

红色的课堂:解码育人资源

当前,重庆市铜梁区正以邱少云纪念馆为核心,着力打造"英雄精神传承示范区",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育实践方式,切实把红色资源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如今邱少云纪念馆年均接待参观者超100万人次,这座精神殿堂正迸发出更强大的时代感召力。

从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邱少云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高地的鲜明坐标。当万千参观者在这里仰望那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信:唯有铭记英雄,方能创造英雄的时代;唯有传承信仰,才能成就信仰的中国。未来,我们会持续关注邱少云纪念馆的发展,结合自身专业,将邱少云事迹翻译成多国语言,向世界展示中国英雄的光辉形象。让邱少云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耀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