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你同行,“普”写未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润公益团队推普支教实践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29 18: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心怡   阅读 4.8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2025年7月12日至19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润公益”团队奔赴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在南宽坪镇中心小学开展“语润同行,爱暖童心”乡村夏令营活动。团队结合学校特殊教育专业优势,将寓学于乐、普通话推广与素养提升深度融合,为当地学生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用专业与爱心点亮乡村儿童的暑期时光。

▲图为志愿者老师与学生的合影

一、文化传承筑根基,红色与语言共绘底色

(一)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夏令营以红色教育开篇,志愿者通过“故事+实践”的形式让红色精神浸润童心。课堂上,袁家沟革命先辈的热血事迹、长征“红小丫”的勇敢故事,在志愿者的生动讲述中变得鲜活;手工环节里,学生们亲手缝制“红军小背包”,针线穿梭间,“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红军精神悄然扎根。此外,团队还组织红色诗歌朗诵活动,学生们以铿锵语调传递对革命先辈的敬意,家国情怀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生长。

▲图为学生展示手工小背包成品的合影

(二)语言艺术打开交流之窗

在普通话推广课程中,团队创新设计多元互动形式:“西安人的歌”方言与普通话对对碰环节,学生们跟着志愿者模仿方言、跟读标准发音,欢声笑语中打破语言隔阂;手帕小游戏《普通话小镇》里,“小镇居民”需用规范普通话完成任务,学生们在协作中逐渐爱上标准汉语。

▲图为西安方言对对碰课程,志愿者老师上课照片

英语学习则以“趣味+情景”为核心:英语儿歌律动课上,《You Are My Sunshine》的旋律伴随拍手跺脚的节奏,让英语学习告别枯燥;动物面具情景对话环节,学生们戴着自制的“小狮子”“小兔子”面具,用英语打招呼、猜谜语,在角色扮演中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图为志愿者老师展示学生手工面具

文学表达课程同样亮点纷呈:“我的梦想”主题写作与演讲中,学生们走上讲台分享心声,文字成为情感传递的桥梁;甲骨文创作课上,橡皮泥捏出的“日”“月”造型,让学生触摸汉字起源的温度;观赏《中国诗词大会》时,学生们跟着选手抢答、诵读,古典文化的种子在童心中悄然发芽。

▲图为学生上台写“我的梦想”环节

二、素养拓展拓视野,科技与艺术齐焕光彩

(一)科技实践点燃探索热情

团队将“纸上科学”变为“可触可感的魔法”:3D全息投影手工课上,学生们用卡纸、棱镜拼接装置,当“悬浮”图案在自制投影中显现时,惊叹声此起彼伏,光的反射原理在动手实践中自然掌握;静电实验环节,摩擦后的吸管“吸附”纸屑的现象让学生好奇不已,搭配吸管飞机制作,科学探索欲在趣味实践中被充分激发。

▲图为志愿者老师上课照片

(二)心理健康守护童心成长

针对乡村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惑,团队开设“小朋友的烦恼”心理健康课。志愿者化身“情绪树洞”,耐心倾听学生“被误解”“害怕黑暗”等烦恼,通过情景扮演、情绪卡片等形式,传授“深呼吸魔法”“烦恼盒子”等实用疏导方法——将烦恼写在纸条上投入“盒子”,再用深呼吸平复情绪,帮助学生学会与负面情绪和解。

(三)艺术审美传递特殊温度

艺术课程既含传统文化传承,又显特殊教育特色:非遗剪纸课上,红纸在指尖翻转成“小福字”“生肖动物”,志愿者同步讲解剪纸背后的民俗寓意,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忠犬八公》影片赏析时,学生们跟着剧情欢笑、落泪,分享“陪伴的意义”,共情能力在情感共鸣中提升。手语课更是团队的“特色招牌”:《虫儿飞》的旋律中,学生们认真比画“天上星星”“地上玫瑰”,指尖舞蹈传递童真;国歌手语教学环节,庄重的手势与无声的敬意交融,既让学生感受特殊语言的魅力,也让家国情怀在“无声表达”中更显深沉,尽显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专业底色。

▲图为志愿者老师教授剪纸课程

四、实践活动促成长,自然与协作共谱欢乐

(一)自然探索亲近户外课堂

团队将自然课“搬”到户外,学生们化身“植物侦探”:跟着志愿者辨识狗尾巴草、蒲公英,触摸叶脉纹路、观察花朵形态,还采摘叶片为后续植物拓染课程备料。原本抽象的植物知识,在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中变得具体可感,学生们直呼“原来自然就是最好的课本”。

(二)体育竞技凝聚团队力量

趣味运动会上,“协作”成为关键词:两人三足比赛中,学生们喊着口号调整步伐,在默契配合中突破障碍;拔河赛场边,加油声此起彼伏,队员们紧握绳子共同发力;接力跑环节,接力棒的传递既是速度的比拼,更是信任的传递。汗水与笑声中,学生们逐渐懂得“团队协作比输赢更重要”,身体素质与集体意识同步提升。

▲图为学生进行“三人两组”比赛

(三)创意手工定格自然之美

植物拓染课是自然与艺术的结合:学生们用锤子轻敲采集的叶片,将叶脉纹理“拓印”在布袋、手帕上,绿叶、黄花化作独一无二的图案。当看到自己制作的“自然艺术品”时,学生们的脸上满是成就感,自然之美与创意之趣在动手实践中完美融合。 

▲图为学生展示拓染作品

▲图为志愿者老师与孩子合影

从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到语言艺术打通多元表达,再到心理健康守护心灵成长,以及自然探索、体育竞技等实践活动,每一堂课都凝聚着团队的用心。特殊教育特色的融入,更让温暖与包容贯穿始终。这段时光里,知识得以传递,精神得以浸润,孩子们收获了成长,志愿者也在与童真的碰撞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双向奔赴的温暖,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记忆。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持“语润同行,爱暖童心”的初心,奋斗前行。

撰文 | 陈贺莹 程心怡

图片 | 应韵涵

审核 | 张冬冬 杨菊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心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