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大“生命之光”团三下乡:固阳家访搭桥梁,家校共育护未
7月12日,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生命之光”的成员们带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踏上新的旅程,走进固阳县新城小学开展"爱心家访·共育未来"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精准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及实际需求,识别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困难,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促进教育合力形成,为后续提供精准帮扶和社会资源链接奠定基础。
清晨7点30分,经过前期学校推荐、家访培训等精心筹备,12名身着统一队服的“生命之光”实践团成员在固阳县新城小学校门口集结完毕。他们携带了简单的学习用品和记录工具,准备深入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庭进行走访。
▲图为“生命之光”实践团成员们在固阳县新城小学门口集结合影,12余名志愿者带着爱心与期待,即将开启家访之旅。(杨紫涵 供图)
走访中,实践团成员们发现,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确实比较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表现,有些孩子在学习特定学科时也感到吃力。尽管生活不易,但多数受访家长都表达了强烈的意愿: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意将有限的家庭资源向孩子的学习倾斜。家访过程中,成员们详细记录了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针对孩子们在学习方法、作业难题上的困惑给予了现场辅导和建议,对于观察到的心理状态也进行了初步的关怀与疏导。
▲图为志愿者们与孩子亲切交流,耐心询问其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用真诚对话拉近距离。(孙华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与一位母亲深入交谈,了解家庭生活细节和孩子成长情况。(安琪 供图)
▲图为志愿者通过互动游戏与孩子建立信任,在轻松氛围中了解其内心世界。(喻翔 供图)
一次深入的家访,是推开家门、叩开心门的实践。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生命之光”实践团的成员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社会服务,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他们看到了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坚韧与期望,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未被充分发掘的潜能和渴望被“看见”的需求。家访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将成为实践团后续链接资源、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的重要依据。实践团队计划将建立长期跟踪档案,并尝试为有特长的孩子对接线上或线下的公益学习资源。这座在家校之间架起的桥梁,承载着关爱,也映照着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学子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实践。(通讯员 孙华 安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安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