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黄为璠、王祉涵、张美祺)为引导青年学生返回家乡的基层一线践行使命,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发展,暑假期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铎声启航实践队启航北疆支队在赤峰团市委的统筹支持下,赴赤峰市开展了一场以“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为主题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为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深入乡土、服务民生的平台,让他们在田间地头的奔波中洞察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以青春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在这里,他们用脚步丈量赤峰的村落与山林,记录下产业兴农的繁荣景象;用双眼捕捉生态治理的创新举措,见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转变;用心灵感知乡村振兴的温度与深度,在辽阔的赤峰大地上,以青春实践绘就一幅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的壮美画卷。
7月7日上午,天气温润宜人,实践队员们满怀期待地前往翁牛特旗,参观广德公镇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刚一下车,一片青翠欲滴的农田便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此次队员们要实地考察的高标准农田。走进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一块能够实时展示多项关键农业数据的大屏幕立刻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这正是高标准农田的核心设施,使农户们足不出户便能监控整块农田的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当地采用的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和订单式农业生产特色,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必须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策略,打造符合当地特点的特色农业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进而带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在翁牛特旗广德公镇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参观高标准农田监测系统。储逸飞 供图
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丰硕的收获,实践队继续前往乌丹镇巴彦呼交嘎查,这里是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前沿阵地。尽管路途颠簸,队员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反而对即将展开的调研充满了更深的期待。远眺那与天际相接的浩瀚沙地,治沙群众精心扎制的草方格显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对风沙灾害的挑战书,更是他们歼灭沙地、坚定信念与毅力的有力见证。
“来这里治沙,不仅能保护家乡的环境,还能在农闲时获得额外收入。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时刻想着我们这些老百姓!”参与当地“以工代赈”治沙项目的一位老人感慨道。当地综合运用“以工代赈”、“以路治沙”、“以水定绿”等先进的治沙经验,统筹推进这场沙地歼灭战。
带着在翁牛特旗积累的宝贵经验,7月8日上午,实践队抵达克什克腾旗,深入浑善达克沙地,探究其形成的历史。这里的沙地与翁牛特旗的沙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沙策略。队员们详细学习了草方格固沙与木棍固沙的异同点,并了解了当地为沙地治理所进行的畜牧业转型措施。
“原来沙地治理并非仅仅是将沙子固定住那么简单,”实践队员刘怀远感慨道,“还需要综合考虑沙地的迁移和生态恢复,充分发挥治理后沙地的价值,助力畜牧业的发展。”
图为实践队在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学习治沙措施。谢雨心 供图
离开正逐渐被征服的沙地,实践队抵达芝瑞镇,参观了小麦种植项目和草原农田生态林网,学习了当地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模式,了解了草场改造情况,并实地考察了大规模风力发电和林网建设。芝瑞镇环境优美,队员们站在巨大的风力发电站下,深切感受到生态治理为当地民生带来的巨大福祉。
7月9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喀喇沁旗,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马鞍山路线。马鞍山风光秀丽,青山如黛。队员们行走在林间,聆听总书记的考察故事,深入学习总书记对马鞍山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建引领下的“多彩马鞍”建设理念。漫步于林间小径,队员们目睹了多样的作物,并深入了解了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队员们汲取了护林防火管理的成功经验。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应借助科技力量赋能先进管理经验,以推动林间经济的持续发展,并确保安全工作的综合推进。
图为实践队在喀喇沁旗重走马鞍山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谢雨心 供图
乡村要实现振兴,不仅需要在生态方面进行有效治理,还需在农业领域取得显著发展。随后,实践队抵达王爷府镇大西沟村,参观了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并学习了无土栽培的先进经验。在当地农民和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下,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当地农业产业的优势。下午,实践队前往牛家营子镇中蒙药材特色产业基地,学习了当地药材种植的悠久历史,全面了解了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并探讨了中药材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积极影响。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敖汉旗,抵达萨力巴乡的三十二连山,深入了解了敖汉人民坚守治沙的光荣历史。“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这句俗语生动地描绘了萨力巴乡地区农民们的生活现状。
“治沙任务刻不容缓。然而,在敖汉漫长的治沙征程中,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三十二连山成为了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工作人员介绍道。在这种艰苦环境下,当地人民成功打赢了改造环境的攻坚战,建成了风景如画的万亩良田。随后,实践队参观了小米博物馆,深切感受到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的坚守与创新,并学习了最朴素却又最深厚的小米文化底蕴。
下午,实践队抵达牛古吐马场梁生态功能示范区,深入了解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学习水土保持的技术方案,并实地考察生态产业的发展成果及其模式,同时学习当地治沙英雄的光荣事迹。
图为实践队在牛古吐镇马场梁生态功能示范区学习当地生态产业模式。张书瑶 供图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前往松山区,抵达初头朗镇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深入了解园区的生产模式和农产品销售渠道,学习现代化科技化成果。在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下午,团区委协助召开了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区政府办、团区委、夏家店乡、初头朗镇、区农牧局、区林草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与实践队齐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议题,结合松山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刻领会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科技强国在基层一线的实践意义。
图为实践队在松山区人民政府与团区委等政府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张书瑶 供图
此次调研活动,为实践队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的窗口。在赤峰大地上,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当地在农业发展领域的创新突破,也目睹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赤峰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学习,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他们将以此次调研为新的起点,带着从乡村大地汲取的智慧与力量,持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以青春的担当与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为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