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湖北全省共开设4225个爱心托管班,累计服务少年儿童15万名,2万余名志愿者参加公益服务。中南民族大学石榴籽育苗实践队依托武汉“大学之城”资源,于6月30日至7月11日开展“青春领航·童心筑梦”公益托管班,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贴心服务。
该托管班30名志愿者由校青协招募队员与社区心理老师组成,经教育学院余瑶老师培训后开设15门特色课程,100余名青少年参与。为贴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托管班采用“按年级分层”模式,课程涵盖成长、科创、运动、实验、手工等领域。这些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学习旅程。
▲图为志愿者合影
在这个暑假,孩子们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与智慧启迪之旅:在“钱世今生贝相随”中,亲手触摸从贝币到数字货币的千年货币实物,通过妙趣横生的“零食拍卖会”亲历交易,感悟经济发展脉络,悄然树立理性消费观;走进人类非遗“珠算”的世界,“神机妙算”课程带大家从河图洛书探源,亲手绘制创意算盘,学习古法技巧,体验“三下五除二”的运算智慧;追本溯源——“字”从遇见你”则引领大家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金文,感受隶变、楷行之美,通过“开心猜猜乐”解读象形文字、触摸汉字四千年的文明脉动;“千年匠心·纸与泥的新生”课程探索剪纸的前世今生与泥塑的地域风格,从敦煌莫高窟到秦始皇兵马俑,孩子们动手实践,感受剪纸如何化身皮影、装点喜庆,理解“物尽其用”的古老匠心。
▲图为追本溯源——“字”从遇见你”课堂
▲图为“千年匠心·纸与泥的新生”课堂
志愿者们引领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索生命与转化的奥秘:聆听沙漠里的“橙精灵”与成吉思汗的传说,探寻古籍药典中的价值,了解它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力,认识其营养宝藏,感悟逆境中绽放的坚韧;走进非遗世界,“蔗里有糖”带大家了解甘蔗历史与《天工开物》的“糖霜法”,亲手体验古法榨汁,尝试绘制晶莹剔透的糖画,在甜蜜中感受古人智慧与劳动的温度;追溯神奇的山楂“胭脂果”的千年足迹,揭秘《本草纲目》中的“消食仙果”智慧,亲手配伍药膳实践“药食同源”,或熬制糖葫芦、创意扭制山楂,体味平凡果实经匠心转化的光芒与生命辩证。
▲图为沙漠里的“橙精灵”课堂
▲图为”神奇的山楂“课堂
活力与情谊在运动中绽放;“石榴籽·民族舞艺汇”从紧密相依的意象出发,让孩子们领略藏舞的热巴奔放、新疆舞的灵动欢快、蒙古舞的舒展豪迈、傣族孔雀舞的轻盈曼妙以及秧歌的热烈喜庆,在舞动中感受各民族的生活智慧,深刻体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意;传统体育里的‘快乐密码’带大家破译毽球、沙包、跳绳的乐趣,研究羽毛排列,亲手缝制沙包,在跳绳接力中欢笑奔跑,体验传统运动的智慧与活力;而在“三大球里的‘快乐球’”中,足球奔跑、篮球拍打、排球垫起汇成交响,孩子们在游戏中领悟智慧,在合作中收获成长,跌倒爬起、失误鼓励、成功击掌间,体验运动作为最生动成长课的纯粹快乐。
▲图为“石榴籽·民族舞艺汇“课堂
▲图为体育课堂
好奇心在科技与健康守护中被点亮:“水果电力奇妙工厂”从“水果能点亮灯”的神奇现象出发,探索苹果、柠檬发电的简单原理,动手组装简易“电力工厂”,感受亲手点亮灯光的惊喜,发现生活与科学的奇妙联系;推开中医药文化的古韵之门,从牙膏、风油精里的中药奥秘讲起,认识薄荷、艾草等常见草药及其《本草纲目》记载的功效,聆听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并动手配伍药材,亲手缝制属于自己的驱蚊香囊。安全成长同样重要,“小小安全特工队养成记”从经典动画《小兔子乖乖》启程,通过绘本、手指操、卡片创作和情景模拟,学习陌生人防范、身体隐私保护、校园霸凌应对,以及地震、台风、泥石流的避险技能和应急工具使用,培养孩子们冷静应对危险的心理素质,成为守护自己的“小特工”。
▲图为“水果电力奇妙工厂”课堂
▲图为“闻香识草药,巧手做香囊”课堂
“小老师们特别负责有爱心,幽默风趣,循循善诱给孩子们带来了特别美好有趣又丰富的暑期体验” 、 “孩子特别喜欢上这个托管班,设置课程和活动很科学,丰富,孩子们收获颇丰”—— 正如暑假托管班家长们的真切反馈所展现的:这个暑假,民大志愿者们依托专业所长,引领孩子们在动手实践、趣味互动与团队协作中,领略民族智慧之光、体验传统匠心之妙、感受团结情谊之暖、探索科学奥秘之奇、筑牢安全自护之基。精心设计的沉浸式体验课程,为青少年搭建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成长平台,持续展现高校服务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晓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