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大学量教有为团队:支教路上的非遗邂逅与红色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20 10: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导语:“去大山里看看,看看那些被山水环抱的孩子眼里的纯真,告诉他们世界是辽阔的,精彩纷呈的,远不止他们在山中看到的那样,我们想告诉他们,人生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怀揣着这样的初心,7月4日中国计量大学量教有为团队来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区洱源县右所镇礁石洞开启了14天的支教与调研之旅。

支教第一天的合影图。邓嘉  供图

撒播知识,守望成长

7月4日,量教有为有为团队来到洱源县右所镇焦石中心完小与小朋友们见面,开始了他们的故事。

在授课过程中,量教有为团队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为他们夯实基础。不仅如此,绘画课上孩子们用画笔描述出了他们内心的世界,画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心理课上老师与小朋友们心交心,小朋友们在纸上写下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后,量教有为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不变色”,开展了特色党课,用红色事迹启迪人生,告诉他们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自觉做挺膺担当的青春奋斗者。

党课图。邵荣博  供图

语文课图。邓嘉  供图

数学课下课后的激烈讨论图。张博涵  供图

扎染映蓝,乳扇飘香

量教有为团队来到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了解传承百年的白族扎染技法。认真听白族老师为讲解扎染知识,亲手触摸,揉捏板蓝根叶子,细嗅艾草的清香,观察神奇的色卡,看不用的植物如何一步步变成深浅不一的蓝。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用棉线自习缠绕,打结,扎紧布料,打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图案。

扎染原料图。甄嘉颖  供图

小店的灶台边,团队成员聚精会神,跟着阿姨学做这缕带着奶香的传承。从酸水和牛奶的配比,搅拌的次数和时间;从浆液浓稠度到拉扯角度,都一丝不苟。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制作乳扇。邓嘉  供图

百年蝶泉 乳业匠心

当团队成员们踏入碟泉乳业的那一刻,就被这里井然有序的布局和现代化的设施所吸引。企业热情地安排了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开启了深入了解碟泉乳业的大门。碟泉乳业在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应用。在车间里,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有序运转。自动化的灌装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牛奶灌装到包装容器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使得产品的存储和调配更加科学合理。正是这些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让碟泉乳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蝶泉乳业机械化生产图。邵荣博  供图

团队成员学习蝶泉乳业发展史图。邵荣博  供图

汉调悠扬,邓川回响

邓川汉调是大理洱源县的传统音乐,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白族歌谣为调、汉语对唱,流行于邓川镇、右所镇一带,多为男女对唱表达情感。题材涵盖婚恋、劳动等,可即兴编唱,考验歌者功底。量教有为团队认真学习各种乐器,如号角,霸王鞭,笛子等。 在这里,不仅能看到老一辈传承人的坚守与执着,他们用一生的时光守护着这份文化瑰宝;也看到了青年一代的热情与创新,他们以青春的活力为邓川汉调注入新的活力。每一次吟唱,每一次舞动,都是文化血脉的延续,都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图为成员学习邓川汉调中的传统乐器。邓嘉  供图

团队成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村民们一起跳民族舞蹈图。管高峰  供图

洱源故居,红色丰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量教有为团队走进施滉故居,感悟革命精神。

团队成员参观故居,学习红色文化图。邵荣博  供图

云南洱源的施滉故居,是承载红色记忆的丰碑。白族英雄施滉是中共早期共产主义战士、清华学生运动领袖,一生为民族独立不懈奋斗。这座清末建筑内的事迹陈列馆,以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现其少年立志、投身“五四”、留美传扬共产主义直至献身革命的历程,包括他创办的“唯真学会”等爱国社团史料。量教有为团队通过这次学习,也更加坚定信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会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撰文:甄嘉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