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风凝古韵,巧思塑新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芯火相传”实践团巧构源城IP,文化元素焕新彩

发布时间:2025-08-15 0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蔡理秋、张盈、陈水莹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被提升至全新高度的时代大背景下,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芯火相传”实践团走进河源源城区,聚焦当地特色文化元素,潜心设计源城IP形象,让黄氏龙头饰、客家蓝衫等承载着客家记忆的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绽放新光彩。

深挖文化根脉,巧妙融入元素

芯火相传成员进行调研,沿着源城客家文化的历史脉络走访多地,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他们先后走进李焘故居、河源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太平古街、龟峰塔等文化地标,在斑驳的砖瓦与泛黄的文献中打捞源城的客家记忆。

▲图为芯火相传成员前往景点进行调研 拍摄者:朱宝怡

▲图为芯火相传美工组成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拍摄者:朱宝怡

在李焘故居,芯火相传成员们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清代客家私塾陈设;在恐龙博物馆中黄氏龙头饰的实物栩栩如生清晰可见;而在河源市博物馆,通过查阅《河源客家民俗志》与《东江流域文明溯源》等资料,他们进一步确认了黄氏龙头饰与河源作为东江文明发源地的历史关联。​

客家蓝衫的设计灵感则源自河源市博物馆非遗区。在展馆里,展示的蓝靛染布工艺让直观感受到深蓝底色的质感,那些经反复浸染形成的自然色泽渐变,恰似客家人迁徙路上的岁月沉淀。墙上悬挂的民国客家蓝衫实物,在后续设计中被转化为 IP 形象的参照。​

忠信花灯的非遗密码藏在河源市博物馆的非遗展厅里。成员们认真观摩清代忠信花灯实物,吸取其造型特点;而绣花鞋则一双民国客家绣花鞋的平底设计与透气面料,印证了客家女子不缠足的传统,鞋面上的刺绣花纹样,也为 IP 形象的配饰设计提供了灵感。

▲图为河源黄氏龙,拍摄:来源于网络

▲图为客家蓝杉,拍摄:芯火相传队员

▲图为忠信花灯,拍摄:来源于网络

▲图为客家绣花鞋,拍摄:芯火相传队员

正是这些带着温度的实地调研,让黄氏龙头饰、客家蓝衫等元素跳出文献记载,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设计素材。芯火相传成员们在龟峰塔顶俯瞰东江时,终于理解为何客家文化符号总与江河意象相连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后续 IP 形象的元素融合有了情感根基。

▲图为芯火相传美工组成员在河源市博物馆调研 拍摄者:朱宝怡匠心打磨设计,IP 彰显活力

在设计过程中,团队美工小组注重平衡传统与现代。对于河源黄氏龙的头饰,在保留其祥瑞感的基础上,采用更具现代感的线条勾勒,使其在 IP 形象上既庄重又灵动。客家蓝衫的色彩和纹样被提炼简化,既符合 IP 形象的整体风格,又能让人们一眼识别出其中的客家元素。

忠信花灯以小巧挂件的形式出现在 IP 形象上,精致的造型让人联想到其作为宗族传承信物的意义。绣花鞋的元素则转化为 IP 形象的配饰,展现出客家女子的朴实的精神。

传承文化使命,意义非同小可

此次源城区的IP 形象设计,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芯火相传”实践团对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 IP 形象,更多人能了解到河源黄氏龙、客家蓝衫和客家绣花鞋等文化元素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客家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芯火相传团队将根据反馈对 IP 形象进行优化,希望未来能将其应用在文创产品等方面,让客家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撰文:张盈、陈水莹、蔡理秋

图片:朱宝怡、芯火相传队员、网络

审核:谢仲玄、蔡理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理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0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