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文脉薪火,悟沂蒙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15 00: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田志谏   阅读 2.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王钰幸子)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号召下,近日,烟台大学药学院文意承新实践队踏上了临沂这片充满历史底蕴与红色记忆的土地,先后走进王羲之故居与临沂市博物馆,在墨香与历史文物的交织中,探寻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悟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独特魅力。

墨韵流芳处,文脉启新程

实践队一行首先来到王羲之故居。这座承载着千年书法文化的圣地,古朴典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队员们漫步其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引人入胜,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

图为实践队在王羲之故居合影。于浩然 摄

队员们驻足欣赏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深切感受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妙绝伦与独特神韵。那行云流水般的笔墨、刚柔并济的线条,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个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才情四溢的时代。队员们认真浏览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并深入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被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

图为队员们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王心雨 摄

沉浸历史长河,感悟沂蒙精神

在领略文人墨韵、感受书法艺术魅力后,实践队继续前行,来到了临沂市博物馆的沂蒙精神红色文化展厅。踏入展厅,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泛黄的革命文献、斑驳的战斗遗物,配合生动复原的场景,全方位呈现出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沂蒙精神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精神丰碑,更是和平建设时期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为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展示。卢禹睿 摄

多维展陈溯历史,文化脉络共感知

实践队员系统游览博物馆古代文明、民俗文化等主题展厅,于历史长河勾勒临沂文化肌理。

在古代文明展厅,从新石器时代石斧陶器,到汉代画像石墓,再到南北朝佛教造像、明清瓷器字画,2000余件文物串联临沂从远古到近代发展轨迹。队员驻足器具前,端详农耕、纺织场景刻画,仿若窥见古代人民日常图景,真切触摸历史厚重。

图为队员们参观文物。张芮菡 摄

在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展厅,队员们观赏众多汉画像石,深入解汉代的生活、丧葬习俗及思想观念,感受汉代艺术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这些文物中感知历史,深化对汉代文化的认知,激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知行合一悟初心,青春践行担使命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存放地,更是文明的传承所。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深度学习,更是一堂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从革命年代的支前模范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沂蒙精神始终体现着 “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这正是当代青年需要传承的精神内核。

图为队员们参观文物。杨环宁 摄

队员们在参观笔记中纷纷写下感悟:“当看到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的照片时,眼眶不禁湿润,正是这些平凡人的伟大选择,铸就了民族的精神丰碑”“课本里的历史变成了眼前的实物,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沂蒙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实践队队长表示,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故事分享、文物仿制等形式融入到后续线下宣讲活动当中,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沂蒙红色文化的力量。

图为队员们在临沂市博物馆合影。江诗雨 摄

此次参观之旅,不仅让队员们从历史中汲取了奋进力量,更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传承不是空谈,而是要将沂蒙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用行动续写红色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志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8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