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话义乌市场蝶变崛起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05 12: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生复硕241班的龚睿阳、蒋成政等青年学生组成调研团队,走进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源地开展暑期社会调研。他们以“鸡毛换糖话当年”为主题,通过口述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图像采集等方式,深入挖掘改革开放背景下义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从昔日走街串巷“鸡毛换糖”的艰苦岁月,到如今享誉全球的“小商品之都”,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上了一堂生动的实景实践课,追溯义乌在改革开放中 蝶变崛起的奋斗历程。

图为调研成员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广场合影留念(背景为“拨浪鼓女神”雕塑)。

该旧址位于义乌市区新马路一带,现改建为“新马路印象”文旅市集,保留了上世纪80年代市政建筑风格的外观。“拨浪鼓女神”雕塑伫立在广场中央,高高举起象征小贩叫卖的拨浪鼓,寓意义乌商贩当年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的传统方式,象征着市场经济由民间起步、蓬勃兴起的草根活力。市集整体分为时光广场、市场纪念区、休闲广场和生态绿廊等功能区域,其中市场纪念区复原搭建了当年路边市场的摊位棚架,一排排木制货架和摊位走道再现了义乌早期“一店一摊、摊铺林立”的市场雏形,让市民和游客直观感受历史氛围。

图为调研团队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陈列馆内浏览史料展板,了解义乌市场发展历程。

陈列馆的常设展以“义乌市场发展四十年”为主线,划分为改革破冰、摊铺为市、规范发展、走向世界四个篇章。在这里,团队成员通过一幅幅老照片、报纸复刻和手绘地图,追寻“鸡毛换糖”年代的记忆,了解1982年义乌湖清门小商品市场开办、“四个允许”政策出台等关键历史节点。展柜中陈列着早期市场使用的营业价签、税票、算盘、老式广告布等实物资料,展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手工记账走向规范管理的演变进程。

图为调研团队跟随讲解员参观义乌市场旧址展出。

置身于仿真的摊棚走道间,眼前陈设的商品样本、复古招牌和木制档口模型让人仿佛时空倒流,回到了几十年前热火朝天的马路市场现场。讲解员介绍道,改革开放初期的义乌曾经历“禁商”到“兴商”的转变:1970年代末,大批农民进城从事小本买卖,却一度因缺乏合法市场而遭取缔,直到1982年9月5日,当地正式开放湖清门小商品市场,在“四个允许”政策支持下,个体商贩终于“名正言顺”摆摊经商,义乌也由此走上了市场繁荣的发展快车道。展馆最后一个篇章聚焦21世纪的国际商贸城,电子沙盘展示着五区市场全景,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买全球、卖全球”的影像,直观呈现出今日义乌小商品市场联通世界的宏大格局。通过沉浸式参观,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义乌小商品市场从路边摊贩发展为全球贸易中心的非凡历程。

图为调研成员深入义乌市苏溪镇蒋宅村走访年长居民,倾听其讲述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迁故事。

图片中这位接受采访的张女士今年将近七十岁,家住由旧村改造后新建的楼房中。她向青年学子们回忆说,自己年轻时家里住的是两间木头老房子,面积不过六十来平方米,如今则住进了宽敞的砖混楼房。“家里的第一件大电器是电视机,生活条件好一点了才买的”,随后陆续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耐用电器,让过去简陋的农家生活丰富了起来。老人在采访中感慨道:“那变化大了!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点肉大家一起改善伙食,现在村里随处都可以买到新鲜猪肉。”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使曾经稀缺的美味成为寻常的日常,映照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的飞跃提升。张女士还自豪地告诉队员们,如今她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我们家四代人从2000年以后就没分过家”,过去每年只有春节才能见齐的亲人们,现在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也都会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老人平静的话语中透出满足,恬淡的笑容背后是一户农家从温饱迈向小康的真实写照。

据调研团队介绍,张女士的个人经历是义乌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生活巨变的缩影。她回忆读书年代的往事时不禁唏嘘: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能上高中的孩子寥寥无几,每个村只有一两个名额,且多半优先给了男孩,女孩读完初中就辍学务农是常有的事。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张女士未能继续求学,而是在父母安排下到镇上的木器厂当了一名出纳——“在当时管钱可是个不错的工作”,她笑着说道。在婚姻方面,这位老人坦言自己当年的选择颇为务实:“就找同村里一个有稳定工作的,家里条件可以的就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婚姻更多是一种搭伙过日子的安排,双方感情基础被放在次要位置。她还回忆说,过去农村家庭多为男主外、女主内,但由于生活节奏快、事务繁杂,男女分工并无严格界限。与老一辈“先成家后立业”的观念不同,如今的新生代在婚恋上有了更开放的心态。一位年轻的受访者——村里的80后女工告诉调研团队,现在不少农村姑娘选择继续在外工作、提升自己,在择偶时更注重感情基础和志同道合,而不再把过去讲究的门第背景、物质条件放在首位。老一辈质朴踏实的家庭观念与新生代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交汇碰撞,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人婚恋观念从保守走向多元的变迁轨迹。

此次调研实践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强烈震撼和深刻启迪。“无论是站在苏溪老桥、蒋宅新村这样新旧对照的现场,还是置身义乌老市场复原的摊棚之间,我们所受到的震撼都远非课堂所能比拟。”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走访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真切认识到家乡数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这背后蕴含的艰辛与奋斗。将家乡发展史作为鲜活教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不仅让青年一代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也让大家对义乌乃至祖国的发展道路更加自信。从追寻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感知家乡巨变,这次调研之行在青年心中埋下了奋发进取的种子,激发出强烈的家国认同感和使命担当意识。同学们表示,将把调研收获转化为前行动力,立志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传承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义乌精神,为家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续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撰稿:浙江师范大学 龚睿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