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理工大学 “齐迹数旅” 社会实践团将调研视角聚焦琉璃文化产业发展,走进位于博山区的金祥琉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观摩、技艺交流、产业探讨等形式,深入探寻传统琉璃技艺在现代企业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为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收集一手资料。
图为“齐迹数旅”社会实践团成员合影
博山区作为 “中国琉璃之乡”,拥有众多深耕琉璃领域的企业,金祥琉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公司深耕琉璃行业二十余年,不仅保留着传统琉璃制作的核心技艺,还在产品设计、市场拓展等方面积极创新,形成了 “传承 + 创新” 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实践团成员抵达公司后,首先在企业负责人李总的带领下,参观了琉璃生产车间。车间内,十余位匠人正专注于各自的工序:有的手持吹管在火塘边塑形,有的用特制工具精细雕琢琉璃表面,有的则在对成品进行退火处理。“我们始终坚持‘手工为本’,每一件琉璃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这是机器生产无法替代的温度。” 李总指着一件刚完成的琉璃花鸟摆件介绍道,其羽毛的层次感、色彩的过渡效果,尽显传统技艺的精妙。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琉璃工艺
在技艺交流环节,实践团成员与公司的资深匠人展开深入互动。国家级琉璃技艺传承人张师傅现场演示了 “内画” 技艺,只见他手持细如发丝的画笔,从琉璃瓶的小口伸入内部,凝神创作片刻,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图便在瓶内呈现。成员们纷纷围拢观察,不时提问:“内画创作时如何把握画面的比例?”“不同材质的琉璃对颜料有什么特殊要求?” 张师傅耐心解答,并邀请成员们尝试简单的内画勾勒。“笔杆几乎看不见,全靠手感和经验,太难了!” 初次尝试的成员小周感慨道,这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技艺传承的不易。
图为工厂工人们在烧制琉璃
随后,实践团与企业管理层围绕 “琉璃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展开座谈。李总介绍,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 “文化 + 文旅”“文化 + 文创” 的融合模式,开发了琉璃 DIY 体验课程、琉璃文化研学线路,还推出了面向年轻群体的琉璃饰品、文具等文创产品,有效拓宽了市场受众。“但我们也面临着匠人老龄化、创新设计人才短缺等问题。” 李总坦言。针对这些痛点,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 “校企合作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琉璃技艺 IP” 等建议,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图为金祥琉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荣誉墙
此次调研之行,不仅让 “齐迹数旅” 社会实践团全面了解了现代企业中琉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也为团队后续研究非遗产业化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素材。团队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博山琉璃文化产业发展建议报告》,为推动琉璃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贡献青春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恩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