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师美院团队“玩转”书法:在龙兴小学为儿童定制沉浸文化体验

发布时间:2025-07-22 17: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怡、吴睿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黄怡、吴睿2025年7月12日,重庆师范大学“墨韵童行”支教团走进龙兴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教学活动。支教团成员以专业素养和教育热忱,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书法文化体验。

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上午的书法课堂从基础训练开始。支教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了“卧钩”和“竖折折钩”等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通过慢动作分解演示,孩子们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在练习环节,老师反复提醒“三姿”,逐一检查纠正每位学生的握笔姿势,强调“三指执笔,两指辅助”的正确方法。孩子们专注临摹,反复练习。

文化溯源:感悟汉字之美

课程特别设置了汉字文化环节。在讲解“入木三分”典故时,老师现场演示不同力度书写的效果,让孩子们直观理解成语的含义。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了解到“学”字的繁体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到楷书的定型,每一个演变阶段都引发阵阵惊叹。这次教学活动并非局限于单纯的书写技巧传授,而是将笔尖的练习与文化的浸润巧妙融合,还穿插了一个个鲜活的名家典故,比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让孩子们在练字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支教团成员正在教授文化知识。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创意实践:书写应用

下午的课程注重实践应用。支教团队准备了精美的空白书签,指导孩子们书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整体布局到单个字的结构,老师都给予细致指导。在扇面书写环节,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写下《山村咏怀》诗句,体验不同载体的书写感受。完成的作品或端庄秀丽,或稚拙可爱,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互动教学:寓教于乐

为活跃课堂气氛,支教团设计了丰富的互动环节。“拍手识字”游戏锻炼了孩子们的专注力,“书法知识竞答”巩固了所学内容。在才艺展示环节,同学们踊跃上台背诵古诗,分享学习心得。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让传统文化变得生动有趣。

(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环节。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成果展示:见证成长

课程尾声举行了学习成果展评。对昨天参加书法比赛的同学进行颁奖,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整齐排列,互相观摩学习。支教老师从书写规范、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专业点评,肯定进步,指出改进方向。看着自己五天来的进步轨迹,不少孩子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支教团和同学们的大合照。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圆满落幕:双向奔赴

活动在温馨的师生合影中落下帷幕,老师们送出了小风扇等实用小礼品,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折纸回赠给他们,精巧的制品上写满了“吉星高照”“万事如意”等美好祝福,承载着孩子们的真诚善良。

龙兴小学的老师们也在感谢信中这样说:“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的活力。”未来,相信这段书法之旅所播下的文化种子,必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高校学子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手工制品。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